撰文 | 王一苇
责编 | 陈晓雪
● ● ●
今年1月1日,两年一轮的院士评选再次启动,而茅台总工程师王莉获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引起热议 [1]。
2月9日,贵州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候选人公示,四名候选人中,出生于1972年的王莉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和研究员。其研究方向为 “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 [2]。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央广网评论认为,酿酒行业性质特殊,鉴于酒精对健康有害,推荐 “酿酒” 技术研究人员评选院士难以代表科技战略方向,且会引起民众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此外,该文提出疑问,茅台是当地纳税大户,市场因素是否影响了推选?[3]
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现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表示,《柳叶刀》曾明确表示,任何剂量的酒精都对健康有害。“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敦促各国政府采取限制酒精的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酒企业的总工入选院士显得很滑稽。”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段伟文也向《知识分子》表示,该项提名并不妥当。段伟文提出,院士评选两个标准,第一要看学术标准;第二,院士作为一种荣誉制度,要起到对主流价值的、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倡导性作用。而茅台总工程师的提名,在他看来显然不符合这两个标准。
“能不能做院士当然要综合学术研究水平、工程技术工艺创新和对社会的贡献来看,同时也要考虑社会观感。具体到白酒行业,并非科技自立自强的标杆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 他说。
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宣传部一位赵姓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表示,王莉是符合条件才进入评审环节的,“白酒也是一个行业,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个行业,王莉是轻工业发酵方面的专家,她有自己的成就。” [4]
到了2月18日下午,贵州省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领导小组办公室回应,拟推荐的4名人选均符合申报资格条件,尚在公示期间,将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建议。[5]
中国工程院则在2月18日回应称,目前王莉尚处于地方科协推荐公示阶段,还不是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
贵州科协公告显示,该项推选公示时间为2021年2月10日至2月24日,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贵州省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截至发稿,王莉未回复《知识分子》的邮件问询。
01
酿酒技术是否属于重大创造性成就?
据2018年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的专家,需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7]
什么是 “重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根据2020年审议通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这是指 “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作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以上各项包括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作出的成就和贡献。” [8]
王莉的工作是否属于此类?《知识分子》整理公开信息发现,王莉的研究主要围绕白酒酿造相关工艺展开,其所获得荣誉也大多与此有关。
王莉1994年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专业,之后进入茅台酒厂工作至今,目前担任茅台的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和研究员。她曾获得多重荣誉称号,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白酒评委,国家酿造高级评酒师等 [9]。2013年,她参与研究的 “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 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0]
据2018年一项评选活动的相关信息,王莉曾主持、组织了十余个 “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包括 “茅台酒风味物质研究” 等。此外,王莉还主持和参与编写多项企业技术标准,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培养了一批白酒评审人才。“在她的领导下,茅台酒勾兑合格率达99.59%,有效提升了基酒利用率。” [11]
《知识分子》检索知网显示,作者含 “王莉” 且作者单位为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或相关附属机构的论文约有60篇,作者含 “王莉” 且主题为 “白酒” 的文章有44篇,其中包含一些白酒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文件,其余的大部分研究的是茅台酒或白酒中微生物组成、化合物检测方式、不同工艺下菌株代谢产物等,并大多发表于酿酒、食品发酵相关的期刊上。
其中最高被引的论文为《茅台酒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进展》,2006年发表于中国酿酒信息中心和贵州省轻工科研所联合主办的期刊《酿酒科技》。根据摘要,其从茅台制作环境中的329种微生物中发现了数10株与酿酒有关的功能菌株,并探索这些菌株在酱香型白酒新生产场地中的使用,以提高基酒质量并 “完善其风格特征”,此外为了理解“茅台酒主体香气香味成分的形成过程”,该研究还探索了茅台酒的微生物发酵机理。
有质疑称,酱香型白酒的技术成果对于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能有多少作用?
“选院士的话,候选人应该在工程技术领域里,进行关乎国计民生的科技创新,做有突破性、创造性的工作,”段伟文说,“相对来说,这类发酵工艺不是我们要突出的重点。”
02
烟酒行业研究是否该进入院士评选范围?
微博上有评论认为,衣食住行也可以作出卓有成效的科学技术研究,不一定前沿科学才是重要的。
对此,段伟文认为,喝酒本身有害健康,茅台背后暗含的高消费等意涵也并不值得提倡。“就现在的科学研究来看,烟酒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危害。烟酒这样的特许行业,他们的价值目标本身不是我们社会所提倡的。”
此前的院士评选中,曾有过类似争议。
2011年12月,时任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的烟草化学专家谢剑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的当选引起了多方反对,尤其是医学界,认为其提出的 “降焦减害” 技术实际上并未做到 “减害”,而被烟草企业用于变相宣传,吸引消费。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后,上百名院士曾联名致函中国工程院要求重新审议谢剑平的院士资格。尽管在持续的联名弹劾下,工程院删除了 “烟草科学与工程学科”,但谢剑平这个 “烟草院士” 却留了下来。[12-14]
而段伟文认为,白酒行业同样存在价值导向问题。“目前,对饮酒的负面作用和影响,已经是非常的不重视,有大量的白酒广告。如果再提名茅台公司的代表参选院士,它的价值导向是可疑的。” 他说。
此外,茅台也并非人人消费得起,而且与高消费、权钱交易等意涵相联系。“尽管这样一个提名行为并不是在倡导这个事情,但还是不可避免地促使公众产生这方面的联想,触动公众对于社会分配不公、对于商品价格虚高的不满。” 段伟文说。
他认为,院士的评审是非常严肃的事,采取这样的做法,满足了特定的企业在地方的影响力,却罔顾了在社会公义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造成公众怀疑院士评审这一重大事项的严肃性。“公众已经对于中国学术界和科技界的诚信与责任(感)不是很满意,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满意度或者是这种信任,实际上是有害无益的。”
院士评选中的道德和社会伦理考量,也曾多次引起争议。2019年,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进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但最终落选。尽管其提名原因是搜索引擎的技术贡献,但不少人认为,其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机制误导公众,造成恶劣后果,这一点应纳入评选时的考量。
除了道德层面的考虑,段伟文还认为,商业公司的研究人员提名院士,也值得商榷。王莉的研究成果主要为茅台公司服务,而并非使公众直接获益。“作为商业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总工程师,她首先服从的是企业的商业利益,主要工作是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使企业能够在产品生产上面能够取得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讲,她不是为公众谋福利的,并不符合公众的利益。”
“中国在走向科技强国的道路上,院士之类的学术荣誉制度建设也要在世界科技界要起到标杆的作用,” 段伟文说,“像这样贸然提名一个特许商业企业工程负责人的代表作为院士候选人,究竟是有益于提振中国在国际界的科技形象,还是有益于让院士制度成为其他国家可以效法的机制,也值得深思。” 图片
仲英杰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