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外,谷爱凌击败了刘翔

撰文 /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魏一宁
编辑 / 宋函

飞人刘翔站在赛场上,身后的观众席挂着 “刘翔加油加油加油” 的红色横幅,发令枪响,他开始奋力奔跑。屏幕上,时而显现出刘翔奔跑的身影,时而切换到热身、奔跑、玩滑板的市民,甚至穿插了一名女子在街上奔跑,从一辆行驶中的公交车顶跃过的画面。

这个两分半钟的视频,是 2006 年初刘翔为耐克代言的广告,广告中的焦点是耐克结合刘翔个人创意,为他量身打造的签名版运动鞋,刘翔也成了中国第一个拥有签名运动鞋的运动员。

刘翔是那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体育明星。凭借着 2004 年雅典奥运会 110 米栏历史性地夺冠,以及在 2006 年 7 月刷新世界纪录,刘翔的代言价格提高到了 1200 万元,年收入达到了 5000 多万,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体育明星代言第一人。

那个时代,能与刘翔比肩的体育明星大概只有他的上海老乡姚明了。

十多年后,新一代体育明星诞生了。“完美偶像” 谷爱凌,刷新了刘翔的广告代言费用纪录。冬奥会夺冠后,谷爱凌的广告身价暴涨到税后 1500 万元以上,手握 20 多个代言,年收入达到 2 亿元,成为了当下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体育明星新秀。

国内体育明星与广告代言结缘,从 1984 年中国参加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就已经开始。在其后将近 40 年的时间里,随着传播方式的变化,体育明星的热度越来越高,代言费用也从最初的几十万元,飙升到如今的 “天价”。

image

1984 年 7 月 28 日下午 4 点 16 分,洛杉矶奥运会开幕。225 名中国运动员来到奥运赛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派出奥运代表团参赛。

与中国代表团一起来到洛杉矶的,还有一种神秘饮料:这种饮料的易拉罐上,印着繁体字商标和运动员图案,倒出来,是甜甜的橙味果汁。它的名字叫健力宝。

健力宝是中国第一款添加碱性电解质的功能型饮料,它最早就是为奥运而生。20 世纪 80 年代,为了帮运动员恢复体力,广州体育科学研究所研发出了一款功能型饮料,并希望实现量产,把它变成大众饮料。

尽管当时电视广告并未在中国普及,大部分中国家庭甚至没有电视机,但研究人员的这个想法,以及三水酒厂副厂长李经纬的大胆尝试,让中国的国产饮料和国际赛事、体育明星第一次结合,创造了轰动的效果。

1984 年奥运会之前,三水酒厂进行了三个月的实验,健力宝终于问世。奥运赛场上,喝健力宝的中国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摘得 15 枚金牌、8 枚银牌、9 枚铜牌,位列奖牌榜第四名。

8 月 7 日的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击败东道主美国队,一举夺冠。比赛的休息时间,一名日本记者发现,中国运动员在喝自己从未见过的一种饮料,经过采访后,他写出一篇新闻稿《靠 “东方魔水” 快速进击》。

随后,中国记者跟进报道,写了一篇《“中国魔水” 风靡洛杉矶》发回国内,发表于《羊城晚报》。这篇出口转内销的报道使 “中国魔水” 迅速走红,健力宝成了八九十年代最畅销的国民饮料,甚至能与可口可乐竞争。

健力宝是第一个靠国际赛事提高知名度和销量的品牌,当时中国还没有体育明星代言的概念,但奥运健儿在比赛间隙喝喝健力宝,相当于集体成为了健力宝的代言人。当时,电视还不普及,健力宝采用广告画形式宣传,“盛事有我,国饮健力宝” 的广告和运动员照片印在一起,把健力宝和消费者对奥运会的记忆牢牢捆绑。

1987 年,健力宝投入 250 万元巨款,击败可口可乐的 100 万元报价,获得了广州全运会指定饮料的资格。全运会期间,健力宝广告贴满广州的大街小巷,闭幕式上,健力宝又宣布送现场 8 万观众每人一罐饮料。随即,健力宝召开订货会,短短两个小时内,就敲定了价值两亿元的订单。当年,健力宝广告登上央视,“要想身体好,就喝健力宝” 的广告响彻中国各地。

三年后,健力宝开始请体育明星进行广告代言,花 60 万费用,请退役的体操王子李宁录制了 15 秒的电视广告。电视屏幕上,健力宝易拉罐在李宁熟悉的体操动作前划过,广告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李宁举起健力宝易拉罐的侧影。

这条广告大获成功,那年,健力宝的销售额增长了 3000 万元。

image

健力宝的成功,让更多商家看到了请体育明星代言的价值。

在电视尚未普及的时候,企业往往把代言明星的照片印在海报、广告板上,贴在大街小巷,随着电视逐渐普及,看电视成为城市居民新的娱乐方式,更多的企业不惜砸下重金,在电视上投放体育明星广告。

1999 年,安踏的老板丁志忠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用每年 80 万的价格聘请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担任代言人,随后,又砸下了 380 万巨款在央视做广告,这笔钱,是安踏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二。

那时,孔令辉已经赢得了世乒赛男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冠军,但距离奥运冠军仍差一步,因此,市场对电视广告的反应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热烈。

2000 年悉尼奥运会时,孔令辉与瑞典的瓦尔德内尔激烈对决,争夺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孔令辉起初领先,后来因为动作失误腿部扭伤,瓦尔德内尔一路追赶比分。

场外的丁志忠和场上的孔令辉同样紧张,对于已经赌上血本的丁老板来说,孔令军能否赢得冠军,关系到他的广告是否能获得成功,实现销量的突破。

幸运的是,他赌赢了。比分过于悬殊的瓦尔德内尔击飞了最后一个球,孔令辉获得冠军,赢得大满贯,并在比赛后狂吻胸前的国旗,打动了无数中国观众的心。此后,孔令辉 “我选择,我喜欢” 的广告引爆市场,安踏销售额达到 3 亿元。

安踏的成功,让福建省晋江市的其他鞋企注意到了体育明星代言的效果,晋江市政府也希望复制安踏的成功经验,对其他鞋企品牌进行扶持和奖励。特步、乔丹、鸿星尔克等鞋企纷纷请体育明星代言,刘国梁、伏明霞、王楠等运动员先后登上了电视屏幕。

44 家晋江鞋企先后在央视发布广告,由于晋江鞋企发源于陈埭镇,很多观众开玩笑说,央视体育频道已经成了 “陈埭频道”。

各个鞋企砸下越来越多的广告经费,请体育明星代言,开启了一场内卷式竞争,然而在这些鞋企中,安踏的销售网络最为完善,借着销量提升的机会,确立了专卖店经营、代理店分级经营的加盟模式,专卖店覆盖各个城市,在性价比方面,逐渐能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知名品牌分庭抗礼,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丁志忠一直不认为安踏的成功归结于广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最初的广告策略让安踏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获得了巨额利润,也提供了在销售上抢占先机的可能。

无数明星给安踏做过代言广告,但丁志忠透露,他的办公室里只挂过一位运动员的照片,那就是最初为安踏做代言广告的孔令辉。

image

进入 21 世纪,体育明星代言广告的价格进一步上涨,突破了之前的 7 位数极限。2002 年,奥运跳水冠军田亮、郭晶晶代言澳得利葡萄糖饮料,广告费用首次突破 1000 万元。

早期的体育明星广告,以运动饮料、运动服装鞋类为主,但在 2000 年以后,其他品牌注意到体育明星代言的价值,食品饮料、酒类产品、家用电器乃至通讯产品都开始请体育明星代言。

部分品牌青睐体操、跳水运动员矫健轻盈的身姿,特别是食品、洗涤用品、酒类等快消品牌,优雅而美丽的体操和跳水运动员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跳水冠军郭晶晶嫁入豪门之前,曾经接下蓝月亮等品牌广告,广告费达到千万级别,可以与一线影视明星比肩。

但是,在 2000 年代,更受到消费者关注的,无疑是姚明和刘翔这两大体育明星。篮球和田径并不是中国体育的强势项目,因此,姚明和刘翔这样能够为国争光的天才运动员,自然会在聚光灯下受到万众瞩目。

2002 年,姚明夺得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总冠军,3 次当选篮板王及盖帽王,以状元秀身份被 NBA 休斯敦火箭队选中,一举成名。

成为篮球明星后,姚明只代言过一款体育产品:如今已被阿迪达斯收购的锐步。1999 年,在姚明的职业生涯刚刚起步时,耐克就看上了这个来自中国的大个子篮球运动员,判断他一定会成为篮球新星,于是以 4 年 20 万美元的价格跟他签订了合同。对于 19 岁的姚明来说,这是一笔巨款。

姚明穿着耐克球鞋度过了职业生涯的最初四年,然而 2003 年,耐克合同到期时,姚明已经今非昔比,实现了从起步期到职业巅峰的华丽转身,耐克报价 4 年 160 万美元续签合同。当时还没进入联盟的詹姆斯已经签下了 7 年 9000 万美元的合同,姚明感到不公平,要求把价格提高到 500 万,双方谈不妥价格,终止了合作。

很快,锐步就找到姚明,报价 7 年 5000 万美金,这时,耐克高层才反应过来,再去找姚明谈提高价格,然而姚明仍然记得当初耐克对他和詹姆斯的区别对待,断然拒绝了耐克。

姚明接下了大量的世界知名食品公司广告,包括奥利奥、士力架、麦当劳、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能够让百事和可口两家激烈竞争了 120 年的可乐公司同时找他代言,可见姚明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魅力。

在国内,姚明接下了中国联通、中国人寿、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通讯、保险、银行类企业的代言,其中最知名的,是中国人寿设计的广告:姚明手持篮球,配上 “要投就投中国人寿” 的广告词,一语双关的精妙广告,和姚明飒爽的英姿一起深入人心。

代言广告给姚明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对刘翔来说,这笔收入成为了某种枷锁。刘翔的代言广告并不是他出面签订,而是由主管机构出面签订。

2004 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夺得 110 米跨栏冠军,一举成名。在当年的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中,刘翔排名第 90 位,收入 160 万元,实际上,福布斯榜单制成时,刘翔还未参加雅典奥运会,只是凭借世界田径黄金联赛的成绩,为可口可乐和耐克代言广告。

雅典奥运后的 2005 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中,刘翔身价倍增,他的位置已经排到第三名,收入 2300 万元。2006 年,刘翔又跑出了 12 个冠军,到 2007 年,他在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提高到第二位,收入也翻了一番,达到 5800 万元。

刘翔代言的广告,包括凯迪拉克、可口可乐、伊利、安利纽崔莱、联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到北京奥运前夕,刘翔被寄予厚望,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奥运特刊封面,所有人都相信他会在中国主场的奥运会上卫冕冠军,因此,他总共签下 14 个广告代言,年收入也达到了 1.6 亿元。

作为前辈,姚明曾经语重心长地劝刘翔:“别发愁,也别恐惧,在这个世界上,能撼动你的,只有你自己!”

姚明本来是勉励刘翔不要焦虑,努力训练,没想到,这句话以谁都不愿看到的方式一语成谶:北京奥运会前,刘翔右脚跟腱受伤;在奥运会赛场上,发令枪响后,他右腿无法发力,一瘸一拐地走回了休息区,放弃比赛。

奥运之后,刘翔收入 “腰斩”,他到美国进行手术,取出了脚跟的钙化物质和骨刺,然而,康复三年后,在 2012 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单脚蹦离跑道,再次退赛。

刘翔的两次退赛,让他遭到千夫所指,他的伤病不允许他回到赛场,可是他仍然无法正式退役。他总共有 17 个大品牌的合同,总价值达到 10 亿元,商业合同中写明了最高达三倍的高额违约金,如果他在合同到期前退役,田管中心就要赔付最高 30 亿的天价违约金。

所有的合约在 2013 年底到期,2014 年,刘翔没有签任何代言,到 2015 年,他终于能够宣布退役。

image

2021 年 8 月 12 日,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发了一条微博,称苏炳添为 “苏神”,并表示希望和苏炳添一起跑步。苏炳添很快回复道:“我来带你一起热身。”

此时,距离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亚洲纪录,只有十多天时间。8 月 1 日,苏炳添以 9 秒 83 的成绩进入东京奥运会男子 100 米决赛,刷新自己此前创造的亚洲纪录,成为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位跑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苏炳添一下子火遍全网。移动互联时代,电视直播受到互联网直播冲击,很多人都是在手机上观看苏炳添的比赛。目前,中国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达到 5.52 亿人,大多数年轻观众习惯在网络平台观看体育赛事,并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实时讨论。

尽管苏炳添没能获得奖牌,只得了第 6 名,但刷新亚洲纪录、跑进百米决赛,让他迅速进入微博热搜,微信朋友圈也满是苏炳添冲刺时的英姿。

一向善于微博营销的雷军,抓住时机,很快就宣布苏炳添为自家产品代言人,先行抢夺了一波流量。

2021 年年底,雷军实现了他和苏炳添一起跑步的愿望,两人在小米科技园体育场馆一起跑步。赛跑前,雷军 “放狠话” 说:“不用比,我肯定是第一,在我们小米科技园跑,我不第一多没面子?”

没想到,跑到一半,雷军摔了一跤,遗憾地成为了倒数第一,观看直播的网友纷纷在屏幕上打出大笑的表情,有人评论:“像极了体育课上的我。”

奥运结束后,苏炳添获取了 8 个商业广告代言,包括小米、七匹狼、袋鼠妈妈、广汽传祺等,单笔年度代言费报价达到 1000 万元以上。

广汽传祺与苏炳添签订代言合同后,采取联名产品方式,将运动智能汽车传祺影豹 J10 版改名为 “J10 飞人版”,并把价格从 9.88 万元降到 9.83 万元,与苏炳添的百米亚洲纪录一致。

除了苏炳添,其他东京奥运会上涌现出的体育明星也纷纷接到广告代言合同,射击运动员杨倩、击剑运动员孙一文、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等等,都是各家争抢的体育明星。

image

中国体育明星搞商业代言已经走过了将近 40 个年头,顶流明星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这次北京冬奥会,谷爱凌无疑已成为最火的体育明星。许多品牌在赛前就押注谷爱凌,像瑞幸在赛前与她签订了代言合同,并推出联名商品谷爱凌定制款美味 “蓝丝绒飒雪拿铁”,咖啡顶部覆盖的奶油上撒着蓝藻提取的浅蓝色粉末,营造出冰雪纯净清凉的效果。

2 月 8 日,在谷爱凌比赛当天,瑞幸更是连发微博,记录谷爱凌准备登场、三次跳跃的时间,又在谷爱凌夺冠后第一时间祝贺。瑞幸无疑是押对了宝,谷爱凌夺冠那天,很多人为了凑热闹,都在朋友圈晒出了带有谷爱凌广告的瑞幸咖啡。

如今,对于需要流量的品牌而言,请体育明星代言广告,比请流量明星更加稳妥。吴亦凡、王力宏等明星的翻车已经证明,流量明星万一哪天 “出事”,反而会对产品起到负面效应。但为国争光的体育明星一般进行封闭式集训,生活环境较为单纯,出现负面新闻的概率更小,他们一旦在比赛中夺得好成绩,会迅速成为没有争议的全民偶像,比流量明星更能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不过,对于体育明星来说,代言广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他们就会被拖累。例如 2020 年,刘国梁代言的金融 APP 暴雷,导致利益受损的用户对刘国梁不满,最终刘国梁公开致歉。

毫无疑问,由体育明星代言广告,尽管可以产生巨大的商业效益,但对企业和体育明星来说,这仍然是一场双向的冒险。体育明星的关注度和声誉高度依赖竞赛成绩,一旦在重大赛事中出现失误,或因伤病长期不能参赛,关注度就会迅速下降。

虽然现在的品牌和体育明星合作时,一般都是在赛前押注,不过即便企业在赛前没有及时签下代言,在赛后也可能抓到良好的时机。

就在冬奥会开幕后两天,另一场赛事冲上中国网络热搜:2 月 6 日,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决赛中以 3:2 逆转击败韩国队,夺得冠军。在此之前,专项赞助女足的合作伙伴屈指可数,根据中国足协官网和女足的感谢海报,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合作伙伴榜单中目前只有两家公司,分别是小红书和二手车交易平台人人车。

赛后,长期被忽视的女足瞬间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支付宝、蒙牛分别公开奖励女足 1300 万元和 1000 万元,网上也充满了希望各个品牌 “多给女足投些广告赞助”“多给女足奖励” 的呼声。有 “铿锵玫瑰” 之称的女足能凭借这次胜利拿下多少品牌代言,值得期待。

来源:AI 财经社 微信号:aicjnews

冰球队一堆归化球员

作者:网易体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069482/answer/23426738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体工队特约作者姚舜“未来你愿意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冬奥会吗?”在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二个赛季(2017年),这是所有华裔球员在接受采访时都会被问到的问题。那个休赛期的夏天,昆仑鸿星通过运作招揽了6名华裔球员加盟——叶劲光、海云、建安、赵传礼、骆嘉、段仕能(坊间称其为“华裔六君子”),再算上建队伊始便加入俱乐部的袁俊杰和英如镝,球队里就有了8张东方面孔。于是,开头的那个问题就成了理所当然的疑问,彼时距离北京冬奥会还有五年,这期间的不确定性极大,并且涉及国籍转换、民族情绪等等敏感问题。而面对媒体不厌其烦地提问,所有华裔球员的回答呈现出一种不约而同的标准化——“是的,如果可以,我愿意代表中国出战2022冬奥会,但时间还很长,我们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冰球选择归化,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战略。由于冰球运动的特殊性,实力相差较大的两支球队比赛往往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除了影响观赏性以外,高速度高强度的对抗甚至会给弱势一方的球员带来生命危险,因此,世界冰球按照排名分为顶级组、甲级A组、甲级B组、乙级A组、乙级B组、丙级A组、丙级B组等。除顶级组12支国家队外,其他各组均有6支球队。每年夏天各组别都要进行世锦赛,每组第一可以向上升一个档,最后一名则向下降组。一般来说,奥运会冰球比赛只有顶级组的12支球队参加,而中国冰球无论男女队,距离这个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冬奥会之前,中国女冰在甲级A组,世界排名第20,历史上她们曾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获得第四,这也是球队的最好成绩。随后中国女冰在2002年盐湖城以及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均获第七,之后连续两届缺席,已离开冬奥舞台12年之久。而中国男冰则处在乙级A组,世界排名第32位,球队此前尚未打进过冬奥会。中国男冰的高光时刻还要追溯到上世纪的80年代——1981年,中国男冰参加在北京举行的C组世锦赛,一度成功升到B组(相当于现在的甲级),并创造了世界排名最高的第15;1986年首届札幌亚冬会,中国男冰曾夺得金牌。总的来说,中国冰球的水平与世界顶级水准之间有不止一道鸿沟。2018年荷兰蒂尔堡世锦赛,全本土阵容的中国男冰最终在乙级A组位列第四。2019年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世锦赛,全华班的中国男冰排名第五,保组成功,依旧停留在乙级A组的位置,距离奥运水准的顶级组,中间还隔了甲级A、B组两个级别。这样的情况,对于东道主来说自然略显尴尬,于是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是否进行球员归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次地被提及。其实在冰球圈,归化不算什么新鲜事,对中国冰球来说,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来自隔壁的韩国人。2018年平昌奥运会前,东道主韩国遭遇了和中国队类似的境遇,而他们很快依靠着6名归化球员为重新构建了国家队的核心,随后球队一步步升到了顶级组,名正言顺的进入了奥运会决赛圈。显然,这是一个可以参照和复制的案例,而昆仑鸿星这支本来就是以备战冬奥为目标而组建的中国冰球俱乐部,此时按部就班的在大陆冰球联赛参战,同时持续扩充着自己的“华裔军团”——简国辉、王泰勒、福将、韦瑞克、刘杰、沈嘉磊等带有中国血统的球员相继来投。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冰球世锦赛取消,2021年世锦赛也只有顶级组举行,中国队失去了冲组的机会(当然,由于当时归化问题悬而未决,全华班本身也是以保级为第一任务)。而昆仑鸿星俱乐部也遭遇重创,疫情使得他们无法在国内进行比赛,不得不在2020/21赛季将主场从中国北京搬到了莫斯科郊外。失去北京主场、淡出国内视野、割裂与本土球迷间的联系,这些无疑会对俱乐部的发展造成巨大伤害。但最迫在眉睫的是,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依然存在——球队中的这批华裔球员是否有机会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奥运会。这个问题如同屋子里的大象,所有人都看得到,但全部选择性地闭口不谈。******时间来到2021年7月底,经体育总局批准,男、女子冰球国家队将以北京、深圳昆仑鸿星俱乐部的名义参加2021/22赛季KHL和WHL联赛,此时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仅剩下半年时间,其意味不言自明。尽管期间有消息表示中国男冰直通奥运的资格一度受到考验,不过好在12月8日国际冰联执委会最终确认了中国男冰的参赛资格,一切尘埃落定。终于,冰球归化大势已定,在短暂的时间内,一台庞大的机器正开足马力运转起来——或者说,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为等待这一声哨响。2021/22赛季,昆仑鸿星俱乐部名单终于达到了“理想模式”。前五个赛季,它更多是以一家职业冰球俱乐部的形象出现,除了一些华裔球员外,其他球员多是来自北美和欧洲的雇佣兵,几乎没有中国本土球员出现。而2021/22赛季,36岁的华裔队长叶劲光重回球队,英如镝、鄢睿男、闫俊丞、张泽森、钟暐、国家宁、项旭东、张鹏飞、陈梓蒙、韩鹏飞等出色本土球员也进入昆仑鸿星球队大名单。本次冬奥会中国男冰的阵容也全部来源于此。叶劲光,曾在NHL打过4个完整赛季,母亲是华人,父亲是华人与爱尔兰混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华裔和本土球员外,本次代表中国男冰出战的还有像凯利奥斯(后卫)、斯普劳尔(后卫)、奥西波夫(后卫)、杰里米-史密斯(门将)等纯外籍归化球员。这些球员均在昆仑鸿星效力过三个赛季左右,非常熟悉和适应队友习惯以及球队打法,他们也将为中国男冰在冬奥会上筑起后防线上的归化长城。在中国体育项目里,归化似乎是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作为使用归化球员的先行者,中国男足的处境十分尴尬。正月初一,中国男足在越南河内刚刚经历了一次惨痛的失利。下半场开始前,主教练李霄鹏用张玉宁和韦世豪两名本土前锋,换下了归化球员阿兰和洛国富。场地边李霄鹏的脸隐藏在口罩之下,看不到一丝情感波动;被换下场的两名球员也没有过多的情绪表达,但那个瞬间意味着许多。李铁、李霄鹏对于归化球员“自证”式的使用,中国男足经略卡塔尔世界杯的破产,首批归化球员虎头蛇尾的表现,让圈里圈外无数人对“归化”这个短线投入的项目充满了疑问。但对于中国冰球来说,“归化”的意义却完全不同。正月初三,时隔12年中国女子冰球队再次亮相冬奥,首战1-3不敌捷克;正月初四,中国女冰终场前一分钟内连进两球,3-1绝杀丹麦,之后又1-1平日本(随后点球大战击败对手),最后一场1-2负于瑞典,而这四场比赛中,中国队所有的进球都来自于归化外援。米勒,中国女冰两个无血缘归化之一(另一个是丽贝卡),打日本进了中国队常规时间唯一一个进球林绮琪,加拿大华裔归化,中国队得分王(冰球的得分技术统计是进球+助攻)于柏巍,33岁老将,唯一小组赛有得分(一次助攻)的非归化选手由此可见,归化是短期内提升实力和成绩的速效药。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无往不利,彻底颠覆球队原有实力水平。尽管世界排名第20的中国女冰拥有13名归化球员,甚至能以弱胜强击败日本,但由于国际比赛经验欠缺,最终小组遗憾出局。而对于拥有15名归化球员的中国男冰,赛出风采,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冰球,打开中国男冰冬奥的进球账户,才是更切合实际的目标。尽管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宣布其选手不会参加本届北京冬奥会,但中国男冰所在的A组依旧艰险,同组分别是世界第一的加拿大、世界第四的美国和世界第五的德国。根据国际冰联官网数据显示,加拿大注册冰球运动员共有60多万人,美国达到56万余人,人口8300万的德国拥有2.1万冰球运动员,而中国的这项数据为13388人,如果不算最近培养的10365名青少年,成年球员的数量只有3000人左右。更直观的数据来自本赛季KHL昆仑鸿星的成绩单,作为北美之外首当其冲的职业冰球联赛,KHL为本次冬奥会其中10支国家队输送了121名球员,占到总参赛球员的40%,是贡献最多的职业冰球联盟。换言之,本届冬奥会男子冰球的竞技水准也基本会保持在中国男冰熟悉的KHL级别。本赛季,作为全国家队阵容征战KHL的昆仑鸿星,在已经结束的48场比赛中9胜39负积25分,排在联盟末尾,场均进球2.1个,丢球4.1个。华裔球员占据着球队得分榜,福将(33分)、王泰勒(28分)和叶劲光(27分)本分列前三,土球员只有英如镝和向旭东各拿到1分。郑恩来,田径归化名将郑妮娜力的哥哥,他们的母亲是中国田径运动员段立曾,而他的名字“恩来”则来自于其外婆郑凤荣作为新中国田径名将被周恩来总理接见的经历“对于这群中国球员,出战北京冬奥会是他们一辈子的梦想。”中国男冰主教练伊万诺-萨内塔在接受国际冰联采访时说道,“我告诉他们,我们要努力得到整个冰球世界的尊重。不要把它当作一场表演秀,我们是来赢得尊严的。所以我们一直围绕着身体对抗和战术层面进行训练,争取做到最好。”******乐观来看,中国男冰是奥运会A组最早进行备战的球队,全队经过了48场KHL联赛真刀真枪的历练磨合。锋线主力中,叶劲光、骆嘉、建安从2017年便加入球队,王泰勒、福将、韦瑞克也合作了将近3个赛季;后防线上的斯普劳尔、凯利奥斯、奥西波夫和杰里米-史密斯彼此之间也无比熟悉。至少打进冬奥首球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A组的三个对手中,加拿大和美国一脉相承,同属北美流派,打法奔放,冲击力极强,在高速高压高对抗的情况下,球员往往有着杰出的个人发挥;在平昌冬奥会上一鸣惊人的德国队,虽然决赛憾负俄罗斯,但他们展示出了欧洲球队特有的团队性和纪律性,本次重回冬奥舞台,队中尽是奥运、世锦赛经验丰富的球员,将继续冲击上届未能完成的任务。英如镝,袁俊杰与女冰赛制不同,男冰的三个小组的头名和一个最好的第二名将率先晋级八强,剩下的八支球队再进行交叉淘汰,最终产生另外四支晋级的球队。中国男冰的最好赢球机会或许在于,第二阶段遭遇顶级组中实力稍弱的拉脱维亚、丹麦,至少在主教练萨内塔看来,将会是实力相当的较量。相比于中国男冰的成绩,国际冰联更注重的是冰球运动能否通过本次冬奥会在中国获得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维持几周的“冬奥热”,而是通过系统地推广,室内室外冰场地修建,国内冰球联赛地组织,各年龄层梯队地搭建,青少年兴趣地培养,一步一步完善实现。实事求是地说,这可能暂时只是一种奢望。冰球运动对场地的特殊要求,以及对参与者经济层面的投入要求,注定使它无法成为像足球、篮球这样的热门草根运动。在如今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时代,关于中国男冰参加过去两届世锦赛的相关报道也寥寥无几。但,希望总还是存在的。“如果有一个中国运动员,20年后站上冰球的最高舞台。人们问到他为什么练习冰球,他回答说:‘2022年,我看了中国队的比赛’,那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成功。“中国男冰队长的叶劲光在微博中写道。那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未来你愿意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冬奥会吗?”回答过这个问题的许多人都已不知身在何方。从2016年到2022年,无数的人员交替,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这些人有的在世界上某个小联赛中继续打拼,有的早已退役转行,有的人挣了几年快钱,有的人珍藏了这段经历,有的人还在卑微地追逐梦想。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中国冰球历史进程的一部分。2月10日,中国男冰将首次踏上冬奥会的舞台,这支凝聚而成的队伍身后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它像一艘巨大无比、行驶缓慢的航船,在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旅途后,终于按时到达港湾。不要看它将为我们带来什么,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朱易”科学家”父亲同事饶毅发声: 朱易先回国, 清华北大两年后联系其父

一位年轻人被冰刀严重刺伤而顽强坚持,却换来莫须有罪名的心灵创伤。不能要求人人都善良,但是,人能够没有恻隐之心吗?

朱易不是自己争取回国的。因为中国冰雪运动较弱,中国体育总局想方设法物色海外有华人血统的运动员,请了多位回国,朱易是第一位。

当时体育部门根本不知道其父亲的重要性,家庭对朱易回国也有很大的犹豫,最后决定顺其自然、让孩子追求她对花滑运动的那份热爱。

朱易2018年回国在先,北大清华联系其父在两年之后。科学家允许孩子耽误学业而参赛主要是不阻碍其兴趣和特长,而不是一定要参赛、一定要获奖。对父母来说,早不参赛可以早上大学。有人猜测朱易参加奥运是为了入美国高校。这是不懂美国大学的误解。朱易的父亲与我和我的朋友一样是美国教授,知道录取的常识。我们的孩子都参与体育,但只需要一般中学的校队、最多一些地区性小型比赛就上哈佛、耶鲁绰绰有余。为了有说服力,我在此第一次公布女儿的隐私,她是校排球队,足够申请美国所有名牌大学,实际上每一所她申请的大学都录取了她,轮到她拒绝哈佛、普林斯顿等。朱松纯教授不可能为女儿上大学而冒冰刀伤害的危险。那是不懂的人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

朱松纯是中国农村长大,靠自己读书在美国成为科学家,在中国不过是一位专家。就是北京的出租汽车司机,也知道北大教授不可能影响体育总局在奥运选拔这么重要的决定。把他当成权贵批评,不仅误解,而且是伤害依靠自己而成功的穷孩子。

就是在北大,朱松纯也不能独断专行,他的提议也经常被反对,包括我的反对票。我们不是以关系而演绎事情,而是以事实和逻辑进行判断】

从美国国籍转为中国国籍(“归化”),代表中国参赛冬季奥运会的朱易(Beverly Zhu),在中国被网暴,美国的CNN也幸灾乐祸把她滑倒的尴尬照片挂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说她归化中国, 却在中国遭受网暴。

从1月17号获选到2月6日参赛,长达20天的时间, 朱易受到大量的攻击, 使得她赛前承受了比其他运动员更多的、无法想象的心理压力。

在她没有做错任何事情的时候,创造了“被网暴”的记录。

而且,网暴在前, 发挥失误在后。

一些人认为:朱易记录不好,为什么成为中国参赛选手。如果她参赛获奖了,可能改变这一看法,如果失败了,网暴就是应该的。

有些人甚至认为:她参赛是因为她的科学家父亲影响了中国体育总局,和所有选拔过程参加评分的众多中国裁判员。

说中国科学家可以影响奥运选拔,那是某些人对中国科学家的幻想,一千年后是否能够成为现实,应该存疑。

中国科学家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可能有人忘记了中国知识分子多年受过多少什么待遇,也不知道现在的中国科学家除了在自己圈子里有江湖,离开科学界唯唯诺诺、怕官员的科学家远多于敢发言的。

对奥运选拔的影响,全中国没有(体育之外的)任何一位科学家能够有实质影响。

中国体育部门决策者们对运动员的重视远高于对科学家的重视。

体育总局选拔参赛运动员的过程有5轮比赛,很多裁判员参加评分。据体育部门公布的规则, 5场比赛裁判员都有轮换, 而且还有纪检部门监督。不要说科学家,在近年严格的巡视制度下,能够搞定这个过程的官员可能都没有几个。任何人都可以匿名举报。查下来,没几个人逃得掉。

朱易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邀请“归化”的运动员。决定邀请她的时候,是按她当时在青年组显示的潜力。那时,我国体育总局不知道她父亲的重要性,不过是国外一位教授而已。

北大清华听说“归化”一事后,才觉得可以试试请朱松纯回国,之后才有她父亲回国一事。

不是朱松纯帮了朱易回国参赛,而是朱易回国,才有后面的朱松纯回国。

质疑的人,从时间到因果关系,都搞反了。

质疑的人,先设定朱易及其家庭有罪,要求自证清白,或者体育总局证明其清白。体育总局可能惊讶的不得了,何时我们听过哪个与体育毫无关系的教授,这也要证明?以后干脆请大众打分,不用专业裁判员打分了。

朱松纯是北大、清华竞争的教授。但被如此重视的主力教授,对其工作,北大清华也同样有规则和程序。朱松纯的研究所,聘任一部分研究员同时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我一直在北大理工科聘任委员会,就曾投票反对朱松纯提议名单中的部分人选。

另外,我上一篇短文里面客气的解释,这里更直白一些:

到朱松纯这样程度的真正科学家(区别于国内有各类头衔但不爱科学、对科学理解不深刻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不可能高看体育比赛成绩,而是尊重孩子的特长与爱好。

科学家对于自己孩子的爱好愿意支持一段时间,看看孩子能够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绝大多数奥运金牌,不仅不会被科学家认为与科学一样重要,而且都难以管吃饭。在美国,不少奥运金牌得主,以后的工作不过是在儿童青少年的体育课外班。我有位同学的儿子,游泳教练就是奥运金牌得主。那孩子跟着学游泳,得一些地区性的小奖牌,就足够上哈佛大学。出现孩子的体育与学业冲突,大部分科学家家长会要求孩子适可而止,不可能把奖牌、包括奥运奖牌看的那么重。好玩、尊重而已,而并非需要想方设法参赛、想方设法获奖。

体育运动的奖,在白左教育下,是好事、但不是需要牺牲个人品德而获得的荣誉。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开后门、放弃人格—-获得的奖牌,不是荣誉,是耻辱。

朱易在2018年被中国花滑界认为很有潜力之时,不可能预计后来会冰刀插进右脚,严重受伤,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最初选拔她的时候,也没人能够预计后来会出现疫情而影响参与国际赛事。

从来不是她自己主动要加入中国队,而是中国出于国家需要争取一些人归化。中国冰上运动部门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看准确,运动员成绩的变化也有一定无法预计。何况,中国冰雪运动部门在朱易之后邀请归化的谷爱凌,看的挺准,说明中国冰雪运动部门发现、邀请这些人,本身挺合理。

朱易在负伤之后,继续努力。中国有关人士也都知道她的伤情。中国其他人没有入选,只是说明我国冰上运动有待发展,其他人不如她,才只能选她的结果。 对一个负过重伤、热爱花滑运动、愿意为国效力的孩子,尽其努力,大家应该有恻隐之心。

知识分子家庭支持孩子体育运动,迄今都不是非常多。北大化学系校友谷燕的孩子谷爱凌、北大清华现任教授朱松纯的孩子朱易,都属于比较少见。

她们如果成功了,我们为之高兴。 她们如果失败了,我们应该支持其运动员精神。

苏翊鸣银牌

01

虽然还比较菜,但我也滑了一段时间单板了,所以这次冬奥会格外关注滑雪比赛,尤其是 17 岁的中国小将苏翊鸣。

昨天他以 86.8 分的那套动作位列预赛第一晋级决赛的时候,我正和朋友在外面玩,我真是给每一个朋友看了他那套动作,发了不知道多少微博和朋友圈:

image

今天的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苏翊鸣发挥出色,在第二轮和第三轮动作中都完成了转体五周一共 1800 度的超难动作,最后以 88.70 分收获亚军,这也是北京冬奥会上我国第二块奖牌。

这是苏翊鸣第一次在坡面障碍技巧的正式比赛中完成这一动作,赛后采访中,苏翊鸣也为自己能做出这一动作,并和自己儿时偶像一起领奖感到高兴。

恭喜苏翊鸣。

02

比赛很精彩,但这场比赛的打分在赛后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比如 @新浪体育就发了这么一条微博,横向比较了不同国籍的裁判的打分,然后写道:

今天决赛有一位裁判来自加拿大,苏翊鸣第一跳他给出 5 分,而瑞典、法国裁判给 9 分。第二跳,加拿大裁判给苏翊鸣 7 分,美国裁判给 10 分,瑞典和法国裁判给 9 分。

同时还发了一张图,图里是另一位网友的评论:

如果只看新浪体育的消息,这确实气人。

毕竟苏翊鸣最后两个跳台完成得那么完美,难度和观赏性都拉满了,这加拿大裁判居然只给一个七分,就连美国都给了一个 10 分。

所以气愤的网友纷纷表示:

反正现在所有报道这件事的新闻下,都是在骂加拿大裁判的评论。甚至有人表示 “没想到加拿大的美国主子都打 10 分了,加拿大这个小跟班的跳出来了。”

如果新浪体育说得是真的,我也觉得这加拿大裁判脑子有病。

然而新浪体育只说了部分真相。

事实上整个坡面障碍赛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三个道具和三个跳台,每个裁判有自己专门负责看负责打分的区域。

也就是说,这张图里各个国家的裁判负责打分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动作, 加拿大裁判打分的是前面的道具,而美国裁判打分的是最后的跳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裁判给了 10 分,1800 转出来当然要给 10 分。)

如果不同裁判看的是不同动作,那请问新浪体育把不同裁判之间的打分进行横向比较有什么意义?

事实上这里还有一份更详细的得分表,里面列出了每个选手在每一个项目上做出的动作名称以及在该项目上的得分。

可以看到表里第一轮苏翊鸣六个动作的得分分别是:

5.75、7.25、5.40、8.7、9.2 和 7.95

这一共加起来是 44.25,加上总体印象分 34.13,最后得分 78.38。

第二轮他六个动作得分分别是:

7.9、7.2、7.45、8.7、9.0 和 9.65

这一共加起来是 49.9,加上总体印象分 38.8,最后得分 88.7。

而第三轮,尽管他在倒数第二个跳台上出现了失误,只做出了转体 1080,但也只影响那个动作的得分。最后他做出的的转体 1800 他得到了 9.8 分,甚至还比第二轮的 1800 得分更高。

而冠军 PARROT MAX 拿下 90 分的那一次滑行,六个动作得分分别是:

8.05、8.85、9.05、9.35、8.5 和 9.3,加上总体印象分 37.86,最后得分 90.96。

通过这张打分表其实看得很清楚,裁判给了苏翊鸣最后两个跳台 1620+1800 的动作很高的分数,同时给他的整体印象分也很高,满分 40 分给了 38.8 分。

但是前面道具的部分,裁判认为他做得不够好,所以给的分偏低。如果要争分,应该多从前面道具的部分入手。

然而不知道为啥,现在流传最多的却是这么一张经过四舍五入不清不楚的图,很难让人不往 “带节奏” 的方向去想。

普通网友不知道也就算了,毕竟大多数评论的网友是第一次看滑雪比赛,可能从来也没滑过雪,支撑他们的是体内朴素的爱国之情,他们只是 是不想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受欺负,在为苏翊鸣要分。

但新浪体育作为一家体育媒体,怎么就能心安理得地自顾自对比起各个国家裁判打的分数起来了,而且在有人指出他错误后还不更正。

我不理解。

03

可能有人要说了 “甭管新浪说得如何,他至少在为中国说话”。

或者 “这种一致对外的时候你出来解释,是不是在给你加拿大爹洗地?”

以及 “连外国人都说 苏翊鸣的分低了,你还在给你外国爹洗?”

我理解大家想支持自己国家选手的心理,但说话也要说得有道理吧。像新浪体育这样说一个明显错误的质疑,不是把人往阴沟里带吗?

我不玩单板公园,也不懂打分的具体细则,事实上我从直觉上也觉得 苏翊鸣道具区和 Max 之间差距没有那么大,不至于前面被拉开那么大的分数。

但我更希望有懂规则的朋友,从规则出发去比较两个人的动作,而不是被错误的消息带往了错误的方向,最后抗议的只会是南辕北辙。

在比赛结束后,张嘉豪在咪咕视频说:

“苏翊鸣的跳台部分趋近完美,道具部分还可以更好。但别忘了他才 17 岁,未来不可限量。”

而另一位解说也补充说:

“这项赛事并不是苏翊鸣最强的项目,大跳台还可以看他更出色的表演。

最后,希望苏翊鸣本人不要被这次的风波影响心态,这次他夺得银牌已经为中国单板滑雪界创造了历史,已经是中国乃至世界单板滑雪的骄傲。

希望他能在一周后的大跳台也是他最强的项目上做出自己破纪录的招牌动作 1980,为自己赢下一枚金牌:

来源:雷叔说事 微信号:normalbeauty

肯尼亚为什么马拉松长跑这么厉害?

作者 / 奶黄包包包包
就竞技层面而言,东非这群黑人确实有不同于常人的天赋,也没必要去否认这种天赋的存在。在长跑 / 马拉松项目上,说东非代表了当下最高的训练水准,大体没错。

随便找了些照片,差不多是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各个“长跑小镇”、跑团、训练队的日常常态:

再想一个问题——世界上满足 2000-3000 米海拔区间的高原那么多,为何每年有如此多的欧美选手、日本选手包括我们的国家队队员,会选择去东非两国进行训练、尤其是大赛前的备战?

是东非高原的环境就更加适合长跑?它们的起伏土路一定比别的地方土质出色?有更完美的后勤保障?

都不见得,相反当地的训练条件其实比绝大多数训练基地还更落后些,甚至很多力量训练设备简陋的发指,远没很多社区健身房完善:

从这些器械也能倒推出,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会好到哪去(尽管基普乔格们已经是收入最高的田径选手之一了)。

他们的训练视频里,很多时候车辆就在旁边开过,漫天灰尘,饲养的牛羊随意穿插在路上,甚至于跑一些长距离会经过几乎纯野外环境,还会有斑马和角马等穿梭过去。

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两国的政局也并不算稳定,还有另一方面的人身危险存在。

最主要的原因是——

只有在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才能找到如此大量的、处于同一水准的顶尖选手一起训练。

而只有和这些顶级选手一起训练,同为顶级选手的跑者能力才会得到最大提升。

相当于,你自身已经是学习比较出色的人了,与一群学霸们共同学习、交流得到的益处,要远超过更好教学环境、教学器材、生活环境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欧美选手会放下更优质训练环境 / 条件,去东非训练的原因。训练伙伴的要素远大于其它。

上面这些图中,肯尼亚 / 埃塞俄比亚当地的跑步训练基地,每次都能汇集 10-30 人全马成绩在 215 以内的跑者,甚至 210、205 内的也能找出很多位。

比如马拉松第一人基普乔格的日常训练,非赛季备战期间里每日的跑量在 30-40 公里左右。他的轻松跑(E 强度)是 3 分 40-3 分 55 的配速,马拉松配速(M 强度)2 分 55-3 分 05,乳酸阈值(T 强度)2 分 44-2 分 55,间歇是 2 分 33-2 分 43……

而在东非两国的几个训练基地,能和他以这种强度训练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可以尽可能每次一起、以最优质量完成高强度训练,这在其它地方几乎都没法实现。

要么跟不上别人,要么只能单独练。

稍微进阶点的跑者应该都很清楚,按他们的速度,一般相互间配速超过 5 秒,上强度就很难练到一块去了。

同样,近年国内的优秀跑者,也无不都是在以跑团、训练组队的方式进行,品牌类的比如 nike 的黑马、易居跑团,跑团类的比如北京的元大都等,在每个成绩段都能拉出数位实力接近、目标成绩一致的跑者去一起训练。

在当下马拉松成绩突飞猛进的几年,那些马拉松具备跑进 205-210 的最顶级选手,想找寻较多的同伴也唯有去东非了。

(还有一个接近的例子就是近邻日本了。各类高校跑团外加各种比赛 / 驿传接力的存在,长跑名校都有足够数量的成绩梯队)

另外马拉松这玩意对后勤补给实在属于职业运动中最低的那档……这也抵消了东非两国本身在配套设施上的短板。

好比极少看到他们在塑胶跑道上进行训练(有塑料跑道的照片多半都在欧美),场地跑有煤渣都算顶配了;装备方面即便已经是最顶配的 nn running team,依然会有很多老旧服装,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是自己手洗衣服;用的力量训练器械,不夸张的说,多数乡镇级中小学兴许还更好些。

这是最知名的长跑者小镇伊藤(iten),跑者们的训练情况。他们会有自己特有的训练礼仪,跑在前面的通过不同手势提醒后面的,前方有车辆、水坑、石头小心避让……

——相信这种环境能劝退绝大多数只是为了兴趣爱好而跑步的人。

下面这张统计有史以来 10000 米跑得最快的 100 名人类出生地,最密集的区域,就是伊藤(图中肯尼亚 53 人、埃塞俄比亚 30 人,剩余还有乌干达、摩洛哥、索马里、厄立特里亚等,还有地图里没展现的美国和加拿大):

在训练计划的定制执行上,马拉松又和 NBA、足球之类职业体育区别极大——后者更考验训练师、教练的能力,顶级选手往往背后都有一堆各种 ** 师帮助他量身打造训练计划,全程配合共同训练;而前者则更加考验你个人的执行能力。

几年前在一个回答里也提到过,与国家队教练交流(他已经转行做偏非洲选手经纪人的角色),他说他会根据每个人当下情况定制计划,隔段时间测试,他坐前面面包车里递水递补给,掐表看时间,一群人很壮观的跑在土路上尘土飞扬。跑的慢的水都没得喝,跑的快的就带出去参加比赛赚钱。

这段话的夸张成分未必有多高。

最终能取得怎样的成绩,训练秘诀也许只决定了 30%,剩余 70%都要靠自己的执行力。

这个执行力不光是每次训练,也有生活作息、训练后的恢复(东非这帮人跑完都会互相按摩拉伸),等等。

径赛上有句话,「东非长跑,西非短跑,天下无敌」。可往往在短跑上,真正西非国家的竞争力,是远不如中北美洲和欧洲的——他们同样都是西非后裔,其中很大原因就在短跑需要的训练条件、教练水准、后勤保证都远远高于长跑。

长跑就正好没有这些方面的问题。

所以世锦赛、奥运会和大型马拉松赛前数个月,全世界很多地方的顶级选手都会蜂拥至肯尼亚 / 埃塞的一些长跑小镇训练营,他们在这呆上数个月,显然不是为了体验生活或者仅仅需要找个高海拔环境。

扯远一些。

东非另一个长跑强国,乌干达近年出了基普特盖和基普利莫两位大神(年纪都很轻,都属于具备统治未来 5 年 5k/10K 能力的超级跑者)。

此前了解的一个数据,基普特盖过去两年破了不少纪录,年收入超过 50+ 万美金,这在乌干达显然已是天文数字。然后去年 3 月 GSC(全球顶级长跑选手经纪公司)、nn running team(最顶级的跑团)以及基普特盖合作在乌干达当地建了一个“顶级田径跑道”,用来年轻选手训练。

这个顶级场地完工时长这样:

我看完倒没那么惊讶。因为以前看过基普特盖和基普利莫如今在乌干达的训练场,还不如这个……

当时第一次看到满头问号,哥几个拿出几百美金当地找些人,哪怕不用铺塑胶,就是弄点煤渣弄点泥土把场地填平整点(坑坑洼洼高低起伏)也行啊……

再回过头看伊藤那个到处是碎石的柏油路,真已经是天堂级的路面条件了。

2021 年的世界足坛给你留下了哪些记忆?

作者 / 莫空
自从疫情大流行以来,我们一直就在见证着改变历史的种种大事,从大到政治军事小到口罩文化,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在疫情笼罩下的这一年,足坛也发生了太多事,足以改变和影响未来,年终了我们就来盘一盘,今年的足坛里发生了哪些称的上是“蝴蝶效应”,足够影响未来足坛的事件。

新冠疫情的影响继续,哪天是个头

新冠疫情是这两年全球都逃不开的大背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太多人的生活在 2020 年疫情开始后就彻底改变了命运线,足坛也是如此。

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疫情的影响使得德国等国足球联赛又开始实行空场政策,西班牙等国也重新开始限制观众入场人数,而因为疫情导致多队赛程推迟的英超尽管没有通知停赛或者空场,但像皇马、切尔西、曼联这样人才储备丰富的球队因新冠也面临无人可用。

(图)国际新闻里疫情重新影响足坛

球队缺兵少将是新冠对球队带来的直接冲击,从长远来看,新冠疫情直接影响了足球这项运动赖以生存的场景,也就是与球迷观众形成的互动。

毕竟足球只有在有球迷观众时,流量热度和商业价值才能有的放矢。

据《镜报》报道,疫情影响欧洲足球俱乐部共遭遇 87 亿欧元损失,其中顶级联赛 72 亿欧元,其余级别 15 亿欧元。按收入类别,球票收入损失 40 亿欧元,赞助收入减少 27 亿欧元,转播收入减少 14 亿欧元。报告还表示,整个欧洲共有 15 家顶级联赛球队 37 家次级联赛球队申请破产,这一数字超过了 2011 年 35 家破产的纪录。

(图)欧足联主席切费林今年“吃”相也很难看

前不久拜仁名宿鲁梅尼格也表示,每进行一次空场比赛时,拜仁会遭受四百多万欧元的收入损失。想想对于拜仁这种家大业大的球队,疫情带来的损失就这么严重,那么对于一些中小俱乐部,几乎就是灭顶之灾。

更令人有所担忧的是,那些已经感染过新冠的球员到底有没有后遗症,有没有后续并发症的影响这个还是个隐藏的不安因素。

(图)塔子哥已经二次感染了

很多运动医学专家就已经提出建议对感染者进行心脏疾病方面的评估。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新冠军重症感染者恢复后可能还是会缩短职业生涯,尤其是对于一些低级别联赛的球员。

新冠疫情对足坛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论是从俱乐部经营角度来说还是从球员个人身心健康角度来说。而这样的日子我们也不知道要过多久。

心脏病杀手再现,球员的命到底是不是命

心脏病一直以来都是足球运动员的大敌,从二战后(1945 年)到本世纪千禧年,在球场和训练场猝死的球员有 35 人,其中明确死于心脏问题的多达 23 人。

(图)我自己依据百科里猝死的球员名单做得因心脏问题猝死的球员统计(做表萌新见笑了)

其中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非良性心律不齐等等都是球员们谈虎色变得病。其中非良性心律不齐正是导致埃里克森今年夏天在欧洲杯上突然倒地,以及阿奎罗提前退役的重要病因。

2000 年后在全球范围内因为心源性猝死的病例中,效力于欧洲职业足球占了 52 例,其中非洲球员有 29 位。

为什么现代医学越来越发达反而球员出现心脏病的原因带来的惨剧越来越多呢?

比赛多,运动强度大,肯定是罪魁祸首。

根据英国顶级运动医学专家的调查发现,目前 90 分钟的足球比赛中,顶级运动员平均场上跑动距离为 10-12 公里,守门员为 4 公里,在 90 分钟的比赛中每 90 秒就有一次冲刺行为发生,持续时间平均为 2.4 秒。除了无球跑动扭动身体改变方向、头球、抢断、胸部停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脏波动。

(图)英国调查在职业运动员死亡原因,心脏病占大多数

再想想佩德里一个 18 岁的孩子,一年踢了 73 场正式比赛,夏天的欧洲杯奥运会一样都没落下全部首发,和他同龄的法蒂也在 17 岁时(2019-2020 赛季),为巴萨打了 33 场比赛……这些超负荷超龄程度让球员们运转在赛场上,哪怕他们身体上没有别的伤病,对心脏带来的负荷与损伤也是不可逆的。

如今佩德里和法蒂现在依然是巴萨医疗室里的常驻贵宾,过度使用球员的案例已经放在这了。

再联想近几年来,前有欧足联欧冠改制、友谊赛改欧国联,后有世界杯四年一届改两年一届,弗洛伦蒂诺提出的欧超计划同样也是在球员高强度比赛下榨取世界足坛商业价值,那么未来球员的命到底还是不是命,成了很严肃的话题。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的马拉多纳为了球员的利益,能发声说话而建立的世界性足球工会——国际职业足球选手协会,可惜斯人已逝。再也没有人从球员角度组织大家发声了。

豪门揭竿而起,原因是球迷不够用了

那些衣着光鲜亮丽的足坛大佬们可能不会关注手下的球员多少受伤多少心脏病,但不会不关注手里的报表。

为了报表上的数字,阿涅利不惜从欧冠改制推动者背叛成为欧超举起义旗的大佬之一;

为了报表上的数字,巴萨先后两任主席巴托梅乌和拉波尔塔不惜和西甲主席特瓦斯撕破脸皮,巴托梅乌还直接享受牢饭待遇;

为了报表上的数字,欧超联赛倡导者老佛爷和欧足联主席切费林交战数个回合,而欧足联主席切费林还得提防着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背后给他捅一刀……

(图)一个行业开始出现“裂痕”的标志大概就是西装革履的老人们抛头露面多过年轻人

究其根源是什么,是球迷市场不够用了,目标受众的球迷不够市场分蛋糕了。尤其是在疫情之后,经历停赛、空场,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举例来反驳我,年轻人对足球热度下降的观点,比如 2020 欧洲杯全球观众累计达到 52.3 亿,比如据 BT sports 统计 2020-2021 欧冠决赛观众突破 870 万人,其中有线频道占 480 万人,网络、app 等占 390 万人,达到新高。

收视率如此之高怎么会是球迷不够用了呢?

根据体育与健身行业协会(Sports & Fitness Industry Association)的一项研究,在过去十年中,经常踢足球的 6 至 12 岁儿童从 2010 年的三百多万人下降到一百七十多万人,下降比率高达 43%居所有传统运动项目之首,同样在 13-17 岁的孩子中,每年踢足球的人口也是不断下降。

同样犹他州立大学的家庭体育实验室进行了一项独立调查,他们在 2020 年首次尝试运动项目的儿童中发现,愿意尝试篮球(比如在家搭个小篮筐)的占比为 20.9%,棒球(比如在院子里接球训练)的占比为 16.1%,足球(在公园街道里踢球)的占比仅为 10.0%(当然这个各地区文化差异确实不同)。

(图)美国青少年参与户外活动人口部分调查,疫情前后对比

(图)英国过去十年至少 4 周参与足球运动的人口数量部分统计

这是最直接反应近年来球迷数量下滑,足球人口数量下滑之根本。

而且不光是足球,传统体育在千禧一代(Millennials 指出生于 20 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 21 世纪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和 Z 世代(Generation Z 指 1995—2009 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两代人心中差距非常大。

(图)关于 Z 世代是不是体育迷的一项调查,虽然样本主要在美国,但也可以看出体育不再是年轻人唯一的选择

在美国据调查统计 Z 世代定期观看体育直播的人数大约是千禧一代定期观看体育直播人数的一半,而从不观看体育比赛的人数里,Z 世代是千禧一代的两倍。在 Z 世代中则有 35%的人认为自己是电子竞技的粉丝。

电竞、短视频、社交媒体,年轻人的注意力被分得越来越散,九十多分钟的一场比赛对年轻人来说仿佛是一段过于漫长的时光。

这也确实刚好对应了老佛爷在讲话中所说的年轻人不看球了,或者说年轻人没那么耐心追随一家球队整个赛季陪伴式看球。

哪个队买的球星越多,哪个队冠军越多话题越多,咱就抽时间了解了解新闻看看集锦,于是就有了欧冠决赛和欧洲杯这样的大型赛事商业价值和收视率依旧爆棚,而欧冠、欧联甚至所谓的欧会杯扩军后,小组赛等比赛收视率“不堪入目”。

欧冠联赛的吸金程度和欧联吸金程度同样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以 2019-2020 赛季欧足联旗下总收入 32.5 亿欧元为例,分到欧冠参赛球队的收入大约是 20 亿欧元,那些欧洲老豪门们分到的可能就 10 亿。

按照道理来说这些个豪门才是欧足联收入来源的大头,欧足联的“饭票”。疫情时代,债务已经压垮了各个俱乐部,加上欧足联一直在推行欧冠扩军,推行欧会杯,把友谊赛直接变成欧国联,越来越多的赛事,并没有让越来越多的球队分到越来越多的钱,反而是稀释了原有“豪门球队”的利益。

于是,弗洛伦蒂诺和十来个小弟们带着欧超掀起了一场风暴,而这个风暴哪怕今日会偃旗息鼓,明日也有可能卷土重来。

利益在左,传统在右,横批都不好惹

弗洛伦蒂诺这帮豪门大佬之所以有胆揭竿而起,少不了有人给他们画大饼。当时据报道美国华尔街大型资本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正在商讨提供 60 亿美元的债务融资以帮助发起欧洲超级联赛的可能,这笔债务将从该赛事未来的转播收入中偿还。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欧洲足球联赛模式全面美国化,要知道在揭竿而起的这 12 家公司里有 1/3 目前全是美资,如果真的如他们所愿欧洲超级联赛建立,美国资本将成为欧洲足球的大头,最大化球星的商业价值和转播权收入。

同样这也意味着莱斯特城争冠、亚特兰大、西汉姆联争四、蒂拉斯波尔警长痛击皇马等场面将消失,中小俱乐部也不乐意再去培养年轻球员,豪门球队则更加没有年轻球员试错和成长的空间,现阶段欧洲足坛引以为豪的青训生产和生态链将直接被打破,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四大联赛模式。

(图)欧洲足球的生命线在于像蒂拉斯波尔警长这样的球队

显然对于长期发展了一百多年的足球来说,这就是在杀鸡取卵。

那么欧足联抱着欧洲足球的老传统就真的稳字当头吗?当然不是。

本赛季欧冠淘汰赛抽签的乌龙,可以看出欧足联也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凑热度蹭流量,希望用更多更具流量的比赛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路人盘,哪怕是吃相难看也在所不惜。

被抛弃的还有传统关注足球比赛的方式,以及球队和球员从中获取商业价值的方式。

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型体育赛事的整体电视收视率和观众人数一直在下降。特别是,英国足球俱乐部比赛的观众人数在过去四年中下降了 30%。

而越来越多的球迷转向数字和流媒体方式观看比赛,在欧冠决赛等重大赛事前一周,YouTube、BT Sport 等视频平台以及相应关键词搜索量上升了 13%。

(图)BT Sport 在今年欧冠决赛媒体热度曝光有所不同

社交媒体以及流媒体对于足坛全球的影响力和人气一直在增长。

在德勤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2021 年足球财富排行榜》报告中,皇家马德里队以 2.515 亿球迷在社交媒体粉丝数量上高居榜首,巴塞罗那(2.48 亿)、曼联(1.408 亿)、尤文图斯(1.029 亿)和切尔西(9320 万)。

皇马的粉丝分部为:Facebook1.109 亿、Instagram9450 万、Twitter3570 万、YouTube620 万和 TikTok420 万。在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这三个社交网络中皇马都是最受关注的俱乐部。而这些将为皇马引来更多的商业代言,投资洽谈,换句话说现在的粉丝数量就是流量,流量等于资本筹码。

而在榜单上前十五位中,欧超十二强占据绝大多数,社交媒体和流媒体时代带来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已经成了这些豪门的议价权。

同样有议价权的还有个人,比如 C 罗的个人社交媒体达到 5 亿粉丝,年度在社交媒体上所获的赞助达到 7500 万美元;比如梅西加盟大巴黎,仅仅七天之后,就对大巴黎的社交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俱乐部立即在抖音、脸书、Instagram、推特、YouTube 等 5 大主要平台上累积了 2000 万名粉丝……

当球员的商业价值已经从传统的为球队服务,球队比赛卖票,靠成绩和表现出门拉赞助,然后分工资分奖金,变成了现在以社交媒体商业价值利益为导向,自成 ip,自成捞金体系,甚至可能以自己在社交媒体的商业价值影响球队的商业价值,乃至和球队的商业价值能够平起平坐时,不管老佛爷这样的老牌再怎么在录音中骂,不管欧足联的那些上了年纪头昏眼花的老人对现代足球与社交媒体的结合有多么的不屑,他们都无法阻挡流量化足球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

毕竟欧冠抽签大乌龙已经堂而皇之地把“我要流量”写在了欧足联各位高官们的脸上,欧冠改制欧冠扩军依然是未来横亘在他们与俱乐部利益之间的重要问题。

为了流量手段花样多,规则也为流量服务

说到变着花样要流量这件事,不仅是搞欧超的大佬们发愁,欧足联发愁,国际足联也发愁。

当然国际足联会想别的招数来制造流量,比如世界杯两年一届。

(图)其实在疫情前能参加欧冠球队和其他球队收入结构已经表明蛋糕不够分了

在刚举行的国际足联峰会上,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说道:“我认为两年一届世界杯与欧超联赛表达的东西正好是相反的,它是足球向全世界的开放,所有那些谈论足球的金字塔结构,谈论可持续性的人,我认为他们都应该支持这个项目。我们在今年 7 月有一场欧洲杯决赛,11 月又有一场欧国联决赛,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比赛。但我们决不能失去年轻的观众,我不是在谈论国际足联,而是在谈论足球本身:我们必须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感到兴奋,没有什么比世界杯更好的了。”

听听这论调,同样是两根金条在欧超欧足联那就是龌龊的,在国际足联这就是高尚的,同样是吸血,欧超欧足联就是短视的,国际足联就是可持续发展的。

你觉得不着调对吧,欧足联也觉得不着调。

据一项各大联赛委托毕马威和 Delta Partners 编写的报告,如果世界杯改为两年一届,将对欧足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欧足联的收入在四年的周期内可能会下降 25 亿至 30 亿欧元。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足球的重心在欧洲,欧洲足球的重心又在各大豪门俱乐部和几大传统欧洲强队。如果说欧超的举办是对欧洲足球的杀鸡取卵,那么两年一届世界杯就是直接要了欧洲足球的命。

尽管对于欧超一事,欧洲足坛的头头脑脑们可能意见并不一致,但在对国际足联薅羊毛这态度上是绝对一致的。于是我们能看到欧足联、欧洲联赛协会以及各大俱乐部大佬还有欧洲豪门的球员们都在极力反对两年一届世界杯。

为了流量更改传统打破规则的还不只是赛事。温格老爷子在卸任阿森纳主教练后,很快成了国际足联的顾问代表,他提出了另一个吸引流量的方案——更改越位规则。

温格提出只要进攻方接球的球员能够得分的身体部位与对方的最后一名防守球员处在一条水平线上,就不算越位。

这一想法在去年劳伦斯体育年度盛会上温格老爷子就提出了,而今年老爷子则在一些峰会上正式提出,并且在不断推广这一改革。

改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考虑改革的动机与逻辑,以及最后对改革的执行方式和执行力度,越位规则改革也是如此。

温格想要改变其实也是因为本质上在快节奏高信息流的时代,必须要有更多的进球来冲击人们对比赛的观感,从而吸引人们对足球比赛的注意力,也是变相制造流量的一种方式。

不管用怎样的方式打破既定的规则,最终获取流量的方式还是在于人,毕竟梅罗这些足坛顶流就那么多,对于如饥似渴的欧足联、国际足联来说显然是不够用的,所以未来再出啥新鲜规则改革也还请诸位看官不要奇怪。

是顶流的盛宴还是狂欢后的一地鸡毛?

今年足坛顶流制造者依然是归属梅罗二人。

2021 年 8 月 8 日,梅西宣布离开效力了二十一年的巴萨,几天后梅西就踏上了前往巴黎的专机。

2021 年 8 月 27 日,曼联官方宣布 C 罗回归,十多天后 C 罗回到老特拉福德完成首秀。

其实我知道现在来评论两人的转会,或者两人对足坛的影响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弄得不好可能评论区和我的私信就要爆炸。但这种影响未来足坛格局的事情,我还是斗胆来说一说。

在疫情影响下,足球转会市场这两年趋于更理性的考虑,像库蒂尼奥式转会、菲尼克斯式转会、登贝莱式转会、佩佩式转会、凯帕式转会,这两年足坛市场都在尽量避免,毕竟债务和球员居高不下的工资早就让很多球队油尽灯枯。

(图)英超疫情影响工资结构和收入结构非常明显现在大部分球队其实大家都有些“入不出敷”

但是总是会有资本新贵愿意为足坛市场流量添砖加瓦,比如说有明年卡塔尔世界杯宣传任务在身的大巴黎背后的金主。

要说大巴黎本身的资金情况也并不理想。19/20 赛季,俱乐部的营业收入从 18/19 赛季的 6.59 亿欧元下滑到 5.60 亿(-1 亿),总运营开支却从 7.02 亿增长到 7.37 亿(-3500 万),球员注册权处置收益下降 2500 万,一进两出,净利润便从盈利 2800 万转为亏损 1.24 亿(-1.52 亿)。

20/21 赛季的情况必然更加糟糕,尽管会有 19/20 赛季末段一部分欧冠奖金的延迟确认,但 1.16 亿欧元(18/19 赛季数据)的比赛日收入将缩水至几乎为零,没有球员处置收益,又花费 5000 万签下伊卡尔迪,运营成本有增无减,亏损额只会继续扩大。

而据 The Athletic 报道,梅西与巴黎达成的协议中包含 2500 万欧元的签字费、2 年税后 2500 万欧的年薪(其他消息源更高)和同等条件续约一年的选项,这将为大巴黎 21/22 赛季的财报增加约 5750 万欧的运营成本(1250 万欧的球员注册权摊销和 4500 万欧左右的工资支出)。

并且巴黎在夏窗还完成了免签拉莫斯、维纳尔杜姆和多纳鲁马,还以 6000 万欧元的转会费签下阿什拉夫,1600 万欧元买断达尼洛 – 佩雷拉等一系列操作。

很多人都在说像梅西这样的加盟一定会带来更多赞助商青睐,带来更多投资,但实际上真正由球星效应带来的收入增量也非常有限,尤其是当巨星所在的球队在欧冠等重大赛事上没有更为惊人的进步,那么巨星的流量很难带动整个俱乐部的流量完成突破,赞助商可能更愿意青睐的巨星本人这个品牌流量,而不是整支俱乐部的品牌流量。

(图)梅西和 C 罗转会后对两俱乐部社交媒体的影响,现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货币真实影响到了足坛转会,这确实是市场反应

而且我一直在说的一个问题就是,个人与集体,巨星与全队之间是一个平衡的关系。不仅是战术上的适合度要做到的平衡,更衣室里的江湖更是需要做到微妙的平衡,这关系到一支球队核心建立,风格树立的问题。

就像现在大巴黎依然没有完全能权衡好这方面的问题,梅西在场上所站的位置,传跑的思路,和大巴黎大多数球员的站位、传跑思路是割裂的,这里不是否定梅西作为最佳球员的能力,也并非把梅西目前在法甲赛场上出现的不适应症状都要甩锅给哪一个人。

但如果教练组、高层没有改变现在巴黎全队割裂的常态,再砸下去多少钱,再组宇宙级战队,也依然难以做到质的飞跃。反而在一次又一次平洛里昂这样的球队时,在纳赛尔拿着欧足联尚方宝剑在欧超们穷得揭竿而起时,在上赛季里尔以完全逆袭草根姿态夺取法甲冠军时,大巴黎依然会被世界足坛称为穷的只有钱的豪门球队。

其实 C 罗的情况也相似。

这里不是论梅罗之间的能力对比,数据对比。而是说作为顶流巨星,又是职业生涯逐渐接近暮年的顶流巨星,面临的同样困境。

大家当然愿意看到 C 罗回家这样的足坛浪漫故事,也希望 C 罗职业生涯在老特拉福德开始的地方,有一个圆满的结尾,这是人之常情。但 C 罗现在的战术打法,怎样和曼联做最佳的适配,达到建队完美的平衡,也能够让自己回归曼联的个人流量最终变成整支球队品牌流量,竞技实力加成以及商业价值的提高三位一体,才是现阶段曼联可能主要要考虑的问题。

(图)梅西和 C 罗发布转会后消息后,个人社交账号和俱乐部社交账号相比,梅罗的个人影响力比俱乐部大

一旦考虑得不周全,索尔斯克亚下课就是明确的信号。毕竟这个时代,教练是既没有俱乐部实权,也没有巨星那般流量价值的,是最容易成为集万千火力于一身的角色。

索尔斯克亚的能力和执教并非没有问题,但在上赛季磕磕绊绊拿下联赛第二后这赛季阵容突然华丽转型升级,恐怕也是索尔斯克亚措手不及的。

毕竟索尔斯克亚常有,而瓜迪奥拉齐达内不常有,未来足坛流量与球队运营将是名帅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教练之后能否成为名帅的重要标准。

流量足球时代,恐怕也是足坛分裂的时代

通篇我提得最多的词就是流量。这并非贬义,而是事实,在赛博朋克时代,一切流量化,各行各业流量化也并非新鲜事。在大公司算法推动下,流量确实能够促进一些事情快速发展,包括诸位看到的我这篇文章,同样也是流量的作用。

所以流量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流量时代,信息过载,信息茧房的诞生,会产生不可逆的分裂。

金球奖就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

金球奖其实从来都不是以公平公平还 tm 是公平为核心,从早年金球奖评选对象限定为拥有欧洲国籍的球员,到早年金球奖对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非常之不友好,再到后来扩大评选范围,扩大投票人范围,与国际足联合作,又与国际足联说拜拜,这一套下来,金球奖一直都是在致力于制造流量,制造看点。

所以金球奖作为一个行业年度年会,本身其权威性和含金量充斥着大量的争议和讨论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更何况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金球奖主办方《法国足球》在其本来就极其脆弱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上,还自降档次——2020 年金球奖因为疫情原因直接取消。

的确疫情把 2020 年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足坛大受影响,但 2020-2021 赛季世界足坛除了法国等少数联赛拦腰斩断直接停赛,绝大多数连中超 2020-2021 赛季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也最终决出了冠军。

有完整赛季有冠军就应该有最佳,作为世界足坛的盛会,哪怕大家都在隔离,不能到场,也应该按照程序履行完,拜仁的六冠王被顶礼膜拜,莱万的金球奖,这都是年会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金球奖选择了流量最多弹幕最多的玩法。

梅西获得这一年金球奖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不管从哪个纬度来对比,梅西这一年来有收获也有突破,但就像梅西自己所说的那样,他自己也不敢笃定年度最佳就是自己,他也认为莱万配得上一座金球奖。

然而最终莱万收到的是一座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最佳前锋奖。各大评论区国内的国外的也纷纷为此吵翻天,甚至离今年金球奖排名前三还有一段距离的 C 罗也来凑了个流量的热闹。

这样的结果能怪各位投票人不懂球吗,要知道金球奖的投票都是各国资深足球媒体人,他们跑过的现场,看过的球,接触过的教练球员显然比键盘前的你我多得多。

这样的结果导致的舆论分裂能怪球迷吗,球迷的信息显然是有限的,大多数流量时代的球迷注意力是不可能专注除了自己喜欢和支持的球队 or 球员身上,他们疯狂地支持着自己愿意支持的对象也并没有什么错。

(图)今年金球前十球员的市场价值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说流量时代的金球奖本身也成了流量和生意,咱就看看这个评选标准吧,本身就是一种模棱两可的“糊弄法”——

1. 所提及年份的个人和集体成就(获奖名单);

2. 球员排名(天赋和公平竞争);

3.球员整个生涯的表现。

个人成就和集体成就占比究竟怎么算,俱乐部和国家队各占多少,球员这一年度的排名和球员整个职业生涯的表现是否完全挂钩。就像骆明老师所选的那样,依然是他个人的主观判断,也不能代表更多中国球迷们的判断。

那么如果放开让球迷来票选最佳,投票人口基数是有了,可权威性就得大打折扣,毕竟梅罗本身凭借一己之力在全球能匹敌不少球队的粉丝量,真要让球迷投票一定会是另一场流量大战,粉圈狂欢。

可是狂欢之后,足球这项本该凝结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一项运动,或者说至少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凝结人心团结大众的一项运动,现在因为互联网开放的舆论而吵得分崩离析。

哪怕是离梅西莱万等人遥远的中国,一些素昧平生无冤无仇的人就会因为足球信仰之命题而吵得天翻地覆,流量是有了,但足坛也确实在这个语境下分裂了,而未来这样的情况只多不少。哪怕是一些球迷的忠实粉丝和一些以俱乐部为坚定态度的支持者,因为立场不同,同样也会在未来大战三百回合。

流量足球时代,不管各位愿不愿意,它已经来了。

其实今年发生的足坛大事中能够影响未来,可能还有在英国效力的球员重新需要劳工证,这将影响英国联赛外援;像年末中国足球刘邵子洋和李磊纷纷宣布去国外闯荡以及更早时中国女足沈梦雨、唐佳丽也宣布去国外闯荡也是给黑暗中的中国足球带来了那么些许微光……还有很多事,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但它们都有可能像蝴蝶煽动翅膀那样在未来足坛引起一阵风暴。

我们到底怎样总结和看待 2021 年的世界足坛,怎样看待未来的足坛发展,我想只能用马拉多纳告别赛上的话来作为结尾——

“足球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健康的运动。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要因为某人犯错,就认为足球本身有了污点。我们都曾犯错,也付出了代价,但足球不容玷污。”

用赤诚的心继续保持对足球的热爱,这就足够了。

酒越喝越暖,水却越喝越寒

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里,梁家辉的黄药师去找梁朝伟的盲剑客求和,劝他喝杯酒。

梁朝伟回绝了,说他只喝水:

“酒越喝越暖,水却越喝越寒。”

一句话,情义断了。

暖酒寒水,就是这区别。

image

东方的热酒,到晚来喝,别有情趣。

古龙《陆小凤》第一部里,陆小凤找到天下第一富人霍休时,霍休正坐在地上,用只破锡壶在红泥小火炉上温酒,空气里满是芬芳醇厚的酒香。

红泥小火炉的火并不大,却恰好能使得这阴森寒冷的山窟,变得温暖起来。

这一段很明白,就是借了白居易所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古龙真是懂酒。

这场景对天下第一富人而言略嫌简陋,但再一想:有红泥火炉温酒,还要别的作甚?

《红楼梦》里面,贾宝玉去薛姨妈的梨香院做客,薛姨妈请他喝酒,吃糟的鸭掌 —— 曹雪芹自己就爱吃南酒烧鸭,一看就是在南京呆出的食肠。

黄酒温软甜,蜜水一般,所以贾宝玉这样的小孩也能喝。但薛姨妈和薛宝钗先后劝他,要热了喝,不然对身体不好。林黛玉听了捻酸,借手炉的话儿敲打:

“怎么就冷死我了呢?”

不过我们那里喝黄酒,还真在乎冷热。像余华是浙江人,小说里常出现三鲜面和黄酒。《许三观卖血记》里,卖完血了,仪式性地犒劳自己,去吃炒猪肝,以及经典台词:“黄酒温一温”。

—— 我们那里老一辈喝酒,常是一边吸螺蛳,一边跟朋友吹牛,想起来了,就把黄酒放进铫子里,在灶上小火热着。

—— 许三观要温黄酒,未必是多喜欢喝,只是要显得很在行。但反过来,温的黄酒确实好喝。任何酒类,入口总有一点 “杀”;喜欢的会格外喜欢。

但冬天,就适合温了酒,入口时柔软,进口后发作,温度软化了酒的轮廓,让一切都舒服下来。

酒的冷热,不一定是喝,还能派别的用处 —— 比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温酒作为时间计量,比 “战不三合” 之类,风雅得多了。

我一直觉得曹操对关羽的爱,由此开始。

反过来想:此前,朔风阵阵,营旗猎猎。关羽在刘备身后侍立,看一群诸侯着急。奋然出列,要斩华雄,被袁术冷眼;曹操却大大认可他,给他斟酒;关羽一句酒且斟下,出门斩了华雄,从此以一马弓手扬名天下,曹操端起的这杯酒尚温 —— 人生得意,尽在于此。

image

所以后来曹操也青梅煮酒请刘备 —— 三兄弟里除了最好酒的张飞,都承曹操请过一杯热酒。

真好。

热酒不仅可饮,还能吃。

我们那里过年时,惯例要做酒酿圆子吃。

亲戚们冲风冒雪而来,先一碗酒酿圆子递手里,暖手;吃一口下去,暖心。其实酒酿圆子小巧,也不顶饱,真正关键是加热的甜酒酿加姜丝,几口下去,脸红心跳,额头见汗,寒气尽褪。如果是个冷汤丸子,吃都没胃口。

日本北海道有类似的玩法,叫做三平汤。据说传统做法是米酒、砂糖加一点盐,用来炖大块鲑鱼,加诸般其他食材。据说最初是有哪里失火,乡亲们救火罢了,露天里觉出冷来;就废墟里找出剩下的食材,因陋就简做的:一锅汤,大家分了,肚中温暖,身上出汗,心情也就好了。

酒的冷暖,真可见人心呢。

说到葡萄酒,有些喜欢搞仪式的,都一副得把红酒供起来的架势,其实没那么复杂。在欧洲,葡萄酒也是可以兑的。大概古罗马时,就有兑香料酒的玩法。

《权力的游戏》里,黑衣军熊老爱喝口热香料酒,也正常。英国人最晚到 14 世纪,也已经用肉桂、姜、胡椒往热酒里放了。

每年冬天,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各处滑雪场,满街卖热红酒。

葡萄酒艳红一杯,配方不一:柠檬、姜、胡椒、蜂蜜、橙汁,花样多了去了。希腊人还真相信胡椒热红酒可以治感冒呢。

image

冷酒和热酒的区别,特别显心情。

林冲风雪山神庙,吃的是冷牛肉,喝的是冷酒。

陆谦们烧了草料场,林冲起了杀心,杀人报仇,风雪夜走,一口鸟气出了,从此不憋了。跑到一处庄上求避雪,看见火上煨着一瓮酒,有酒香,于是按捺不住,撒泼打人,抢了酒来喝,还醉倒了。

此前他的一生,委曲求全,低声下气,风雪漫天,心是冷的,喝冷酒。

外头一把大火烧了草料场,杀了人,横了心,从此上了不归路。于是撒泼,专门抢来了热酒喝。

一葫芦委屈冷酒,一大瓮撒泼热酒。冷酒热酒的分别,就在这里了。

浮世绘晚期大宗匠歌川国芳,未成名前,除了画画,还兼营修榻榻米。

没人叫他修榻榻米时,他就画一整天。

黄昏时出门买酒,挂在油灯旁,继续画,到天色已黑,油灯半枯,酒被油灯温好了,一天工作便结束,于是饮热酒,拍桌子。

窗外猫闻见酒味,一起云集,喵声不绝。

后来国芳模仿同门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风景图,画过《五十三猫》。

想想也是:

冬天,酒热起来的过程里慢慢工作。

工作完了,抱猫,热酒。

日子再难,总过得下去。

热酒最后的一点好处,不在味觉,在嗅觉。

比如冬天光线阴冷黯淡,什么都没滋没味。暖起酒来,没等喝,空气里闻见热酒香了。热酒香意味着有火,有酒,有温度。夏天冷酒适合豪饮,冬天热酒适合浅斟。

古龙写厨房里空闲下来,两位师傅自炒了菜,喝两口酒,享受每天最愉快的一个时辰,“他们活着,也是因为每天还有这样一个时辰”。

入了冬,人是得有点什么慰藉自己,才活得下去的:暖色调的,明亮的,甚或一口热酒。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NBA 的三分球世界,分为库里之前与库里之后

NBA 的三分球世界,分为库里之前和库里之后。

1979-80 季 NBA 始有三分球。在 ABA 投惯了三分球的布莱恩・泰勒单季射进 90 个,联盟第一。新秀伯德射进 58 个,联盟第五。

但那会儿不流行投三分,尤其是关键场次。

1980 年总决赛六战,湖人一共投了 4 个三分球。费城那边投了 16 个,中了 1 个:J 博士进的。

到 1985-87 季,伯德以单季 82 个和 90 个,联盟第一。

那会儿三分球经常被伯德当作羞辱的战略性武器。看不起谁了,一个三分过去。

image

1980 年代末,三分球流行了起来。

1993-94 季,雷公马尔利单季射进 192 个,联盟第一。

那年四大中锋占了 NBA 常规赛得分榜前五中的四位,大梦还拿了常规赛 MVP 并最终击败尤因夺冠。从此 NBA 开始流行 “巨星 + 射手” 模式。

1994-95 季,斯塔克斯 217 个三分球联盟第一,下一年,斯科特 267 个三分球。

此后 NBA 的单季三分王常年 200 个开外。

也就有了埃利、霍里这种跟了大梦跟上将的标配老射手。也有了科尔这样跟了乔丹跟邓肯的戒指收集者。

2005-06 季,雷・阿伦射进 269 个三分球,是为当时单季记录。当年第二名阿里纳斯 199 个。

然后,2012-13 季,库里单季射进 272 个三分球,破了雷・阿伦的纪录,但这只是开始。

下一年,261。

下一年,286。

下一年,402。历史记录。

下一年,324。

上季 337。

即,库里独自一人,将 NBA 的单季三分球命中极限,从 269 个提到了 300 甚至 400 的世界。

上面是个人记录,然后是时代大趋势影响。

刚才也说了,1980 年代大家不太投三分。到 1992-93 季,NBA 每队每 100 回合投三分 9 次,进 3 个。那会儿大家不觉得三分球靠得住。

1993 年总决赛,公牛大战太阳。公牛有帕克森和阿姆斯特朗这样的射手,太阳则有马尔利和安吉。但总决赛六战,两边合计出手三分 131 次,射进了 59 发。

1994 年总决赛七战,火箭和尼克斯合计 226 发三分球出手,射进了 74 发。

1995 年总决赛四战,火箭和魔术合计 210 发三分球出手,射进了 78 发。

1993-1995,NBA 进入四大中锋 + 三分射手时代。大家也一起效仿。

从 1993-1995,NBA 的每 100 回合三分投篮,从 9 变成了 16。

四大中锋催生了第一波三分浪潮,然后维持稳定,到 2004-05 季变成了 17。

2004 年规则改革对突破手有利,加上纳什常规赛 MVP 二连,加上韦德和帕克连续夺冠并拿下总决赛 MVP,当时流行起了突破手 + 射手。

勒布朗拿下 MVP,韦德拿下得分王,皆是如此。2009 年魔术还靠一内四外进了总决赛呢。

即,纳什的太阳、魔术的成功、勒布朗和韦德们这些突破分球手的神奇,又带了一波三分浪潮。

NBA 的平均每 100 回合三分球比率,从 2004-05 季的 17,缓慢上升到了 2013-14 季的 23。

但即便如此,联盟整个还是将三分球当成很好的副攻手段。季后赛真靠得住吗?

那会儿的风气是:角色球员投三分还好,专职射手投三分也不错;但如果持球主攻手频频跳投所谓 settle for jumper,大家会觉得你是个软蛋;防守时防到对面跳投了,就觉得是成功了。

2010 年总决赛第二场,加索尔说 KG 已经是个射手了,气得 KG 第三场连续单挑加索尔得了 25 分 —— 风气如此。

1990 年代也有持球三分能手。比如阿卜杜勒・拉乌夫,比如马克・普莱斯,比如蒂姆・哈达维,比如里奇蒙,比如格伦・莱斯。但终究都不是最主流。

2000 年季后赛,雷吉・米勒带队进总决赛,整年季后赛射进 58 个三分球,是为当时纪录。下一年,雷・阿伦带队到东部决赛,季后赛射进 57 个三分球。实际上 2001 年季后赛,AI、卡特和雷・阿伦都曾对轰三分球来着。

但那两年最后都是湖人夺冠,终究是鲨鱼拿下总决赛 MVP;鲨鱼身边的科比,靠的是扎扎实实的中投。

季后赛还是篮下第一,三分球终究只是点缀。

2015 年库里拿下常规赛 MVP。季后赛射落 98 个三分球,带队夺冠。

此前的记录是米勒的单年季后赛 58 个三分球 + 带队总决赛。

库里直接提到 98,而且还夺冠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持球手飙三分球也是能夺冠的!”

于是,从 2014-15 季开始,NBA 的每 100 回合三分投篮,从 24 飞涨到本季的 36。哈登、利拉德们都开始疯狂飙三分了。

我们来推演一下,NBA 平均的每 100 回合三分球数字。

1980-1992,个位数。大家当点缀投。

1993-95,四大中锋对抗让射手们得益。每百回合三分从个位数升到 17。

2004-15,突破手规则和空间战略,让百回合三分从 17 到 24。

2015 年后,库里和勇士的榜样作用,让百回合三分从 24 到 35。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这么狂三分了,上季季后赛三分王米德尔顿,也就进了 60 发。

2020 年季后赛三分王穆雷和邓肯・罗宾逊:62 发。

也不错,但和 2000 年米勒 58 发、2001 年雷的 57 发,差不太多。

2015-2019,库里的季后赛三分:98、80、72、64、92。

除了 2016 年季后赛克雷的 98 发三分球之外,其实还是没其他人接近库里。

即,库里开了一片三分球时代,让大家发现了三分球的魅力,信任了三分球,疯狂开投。

但到最后大家发现,真能维持那个投篮量和那个准度的 —— 尤其在季后赛 —— 其实还是只有库里。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杨幂新剧扑街,“古偶女王” 失灵

作为腾讯视频的 S + 项目,杨幂担纲女一号的古装剧《斛珠夫人》自 11 月 16 日开播以来,就热搜不断。然而豆瓣开分 4.9 分,开播一周,集均只有数千万的播放量,堪称惨淡。对比几年前,全网热播量超 300 亿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杨幂的商业价值似乎正在失灵。

撰文 / 夏安
编辑 / 董雨晴

作为 85 后女艺人的代表之一,杨幂近一年来鲜少有代表性作品登上荧屏。对于吃青春饭的艺人而言,这其实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对许多艺人而言,曝光度与热度就是他们商业经营的关键筹码。况且杨幂已经 35 岁了,新生代的女艺人如雨后春笋,她们很快就会接替上一代当红艺人,创造新的流量神话,也一并抢走属于前者的资源。

凭借古装剧走红,更凭借现象级的作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杨幂被封为 “古装偶像剧女王”。此后,她也成为许多剧集公司和视频网站的座上宾,拿下了多个平台的 S 级资源项目,吸纳了数以亿计的投资资金。

11 月 16 日,杨幂担纲女主的古装剧《斛珠夫人》在腾讯视频开播,豆瓣开分仅有 4.9。目前按照腾讯视频前台显示数据,这部作品的集均播放量刚过 5000 万,与三年前几乎以同样配置上线腾讯视频的《扶摇》相比,更是相差了数倍。

这恐怕是杨幂出演古装剧以来,交出的最坏成绩单。而作为其在资本层面的支持者之一,腾讯视频为何还在迷信杨幂?

image

“古偶女王” 失灵

不出意外,号称腾讯 S + 级项目的《斛珠夫人》又上了一回热搜。

11 月 20 日早间,随着前一天晚上《斛珠夫人》最新剧情的更新,一则有关剧中男二女二 “帝旭缇兰圆房” 的话题突然在早晨 6 点开始发力,用了一个多小时顺利爬上了微博热搜榜。

热搜下,一面是剧粉和明星粉丝们 “上头”“坐等追妻火葬场”“我是土狗,我喜欢这种古早狗血剧情” 等叫好评论,另一面则是不少网友一头雾水地发问:“这年头,电视剧人物圆房都要买热搜了,还能再离谱点吗?”“这种剧情能上热搜?想宣传什么?”“这搁现在不得上法律频道?”

而就在同一天,该剧又梅开六度,再次以 “斛珠夫人”“陈小纭古风舞好美”“帝旭给缇兰反复喝凉药”“杨幂为了避免笑场有多拼”“斛珠夫人外网剧评” 等话题挂在了热搜榜上,堪称近期营销做得最锣鼓喧天的电视剧。

image

作为一部典型的 “流量明星 + 大 IP” 的影视剧,《斛珠夫人》从一开始就自带流量密码,不仅 IP 属于国内玄幻作品中被改编多次的 “九州” 系列小说之一,有着强大的原著粉丝群体,去年还一度因《楚乔传》小说涉嫌抄袭《九州・斛珠夫人》的二审判决出过一次圈。

而自从 2018 年 11 月 8 日,一身粉白条纹风衣、内搭纯白 T 恤的杨幂现身 2019 腾讯视频 V 视界大会,官宣将出演《斛珠夫人》女主后,该剧的营销和造势更是没有停下来过。

先是男主选角在朱亚文、黄晓明、张震、朱一龙、肖战、胡歌等一众男明星中传了个遍,最后才官宣陈伟霆;定角后,又是一番造势,从开拍到杀青,再到官宣定档,还没开播就已经靠着海报、预告、OST、花絮等诸多话题在热搜上狠狠刷了一波又一波存在感。

这些动作其实足以看出,背后出品方腾讯视频起初对这部作品的期待。公开信息显示,《斛珠夫人》的主要投资方是腾讯旗下影视制作公司企鹅影视,而杨幂为联合创始人的影视公司嘉行传媒为独家承制方。也就是说,其作为腾讯视频平台的定制剧,由腾讯承担大部分出资。

2021 年 11 月 10 日正式播出后,《斛珠夫人》更是像 “住” 在了微博热搜榜上,经常以一天五六个热搜的频率,敲锣打鼓地进行营销宣传。

不过,费力营销的效果似乎并不算特别好。虽然热搜一个接着一个,但这个 “万众期待” 的大 IP 却从一开局就在口碑上跌了个大跟斗,豆瓣开分 4.9,连及格线都没有碰到,甚至即使是在评分向来会高上许多的猫眼,也只有 6.4 分。

为此,“斛珠夫人豆瓣开分 4.9 合理吗” 的话题还一度被顶上微博热搜,引发了不少争议。一部分人夸它好看,称其剧情紧凑不拖沓、画风精致、CP 好磕,并以此大声为其分数太低叫屈;另一部分人却吐槽它主线不明、情节老套、剧情过于平淡,被打低分合情合理。

甚至于 11 月 18 日早上,《斛珠夫人》豆瓣评分突然上涨到 5.0 分,也被部分网友质疑买水军,认为其一夜之间突然从原来的 3 万多人评价上涨到 5 万多人过于蹊跷,并列出了 “电影真心不错”“杨紫漂亮” 等诡异的五星评价作为证据。

口碑失利的同时,《斛珠夫人》的播放量也并没有十分亮眼。

作为一部上星剧,《斛珠夫人》虽然被放入了北京卫视黄金档播出,但就目前的收视情况来看,其并未能像曾经的《古剑奇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同样有 “古偶女王” 杨幂加持的大 IP 剧一样,掌握中年妈妈们手中的遥控器。

数据显示,该剧播出的整整一周时间内,收视率始终在 0.5% 以下徘徊,最低一天甚至达到了 0.3262%,远低于同期其他卫视播出的《突围》、《和平之舟》、《星辰大海》1% 左右的收视率,更不用提曾经在上海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同步播出时收视率双台持续破 1、甚至一度突破过 2% 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而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播放平台,虽然根据猫眼数据,《斛珠夫人》连续 11 天位列播放量日冠,并在上线 11 天后正式突破 10 亿播放量,达到 10.4 亿。不过,据 AI 财经社统计发现,对比起腾讯今年其他一些热播剧,《斛珠夫人》突破 10 亿播放量所用时间仅仅能位列第 5 名,前四名分别是《锦心似玉》、《你是我的荣耀》、《扫黑风暴》、《斗罗大陆》,分别用时 8 天、9 天、9 天和 10 天,年初由同为 85 后小花的赵丽颖和王一博主演的《有翡》则位居第六名,用时 12 天。

显然,无论从卫视情况还是从网播情况来看,《斛珠夫人》都难以称得上是一部 “现象级的大爆剧”,而只算得上是一部普通且评价两极分化的热播剧。

作为 85 花里的流量代表,“杨幂” 两个字,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流量热度和收视的保障。不过,这一次,为什么一向被称作 “古偶女王”、“收视灵药” 的杨幂似乎也不灵了?

image

“商人” 杨幂

杨幂 “古偶女王” 的收视神话,是从 2011 年的《宫锁心玉》(下称《宫》)开始的。

那一年,电视还是绝大多数家庭饭后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而湖南卫视光环加身,是当时备受人们欢迎的偶像剧主要观看渠道。

《宫》正是在这个时候登陆湖南卫视春节档,虽然播放时间被安排在了晚上 10 点以后,收视率却一枝独秀,首日收视就达到了 1.99%,之后更是一度突破 3%,并在剧播期间始终维持了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网络播放量也达到了上亿次。

凭借该剧,杨幂成功一夜翻红,直接晋级为同年龄段女演员中的顶流,各种资源开始纷至沓来,“古偶女王” 的神话也就此开启。

而在此之前,杨幂虽然 4 岁就已经靠着出演《唐明皇》中软糯可爱的童年咸宜公主,进入了影视圈,长大后更是因为出演《神雕侠侣》中的郭襄、《聊斋志异之小倩》中的聂小倩、《仙剑奇侠传 3》中的唐雪见,以及《美人心计》中的莫雪鸢等角色而被不少观众喜欢,逐渐小有名气,但毕竟距离顶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而在这段从默默无名一步步升级到小有名气的经历中,即使是杨幂也难以不过过苦日子,有过化好妆在山上裹着棉衣瑟瑟发抖等戏等上一天却被告知不用拍的经历,也曾经历过角色中途被投资人女朋友截胡等糟心事。

或许是因为吃过苦头,杨幂对《宫》爆红后带来的机会格外珍惜,很快就以 4 个月拍 5 部戏,1 年接拍 11 部电影的 “劳模” 频率,成为了圈内出名的 “轧戏女王”(指艺人在同一时间段接拍多部戏)。

彼时,流量的价值才刚开始凸显,以杨幂为首的 “85 花” 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波吃到流量时代红利的人。

这在电影领域尤为明显,2011 年,由杨幂主演的小成本惊悚片《孤岛惊魂》上映,豆瓣评分仅仅 3.4,却靠着流量的力量斩获了 8950 万票房,直接破了国内惊悚片的票房纪录;2013 年,同样群星云集的《小时代》上映,尽管豆瓣评分仅 4.9,却以 2350 万元成本拿下了 4.83 亿票房。

流量的价值正在不断被印证,杨幂也成为其中一个关键的符号。2014 年 7 月,杨幂联手李易峰、陈伟霆等一众人气偶像明星强势登陆暑期档,仙侠古偶 + 大 IP + 流量明星的模式下,《古剑奇谭》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成功打破《甄嬛传》、《步步惊心》等剧用了一两年才完成的播放总量,火爆全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一代网络 “剧王”。

这一年,被称为 “流量明星元年”,同时也是 “古偶女王” 杨幂跨界资本的一年。

2014 年 3 月,刚刚官宣怀孕不久的杨幂与自己的两位经纪人曾嘉、赵若尧共同出资 300 万元成立海宁嘉行天下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即如今的嘉行传媒),正式跨入资本行列。其中,杨幂持股 18.75%,虽不是大股东,也不是法人,却是公司绝对的 “顶梁柱”,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老板杨幂” 的身份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传出。

杨幂绝对算得上一个成功的商人,不仅充分了解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同时还能及时把握形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这一点,从她早期对于自己 “少女感” 路线和 “黑红” 路线的把控上就能明显看出。经常以自黑展现耿直、真性情,进而实现圈粉的 “黑红” 路线,虽然是不少小生小花都曾尝试过的道路,但其中真正玩透了的,大概只有杨幂。

有人编故事说她唱歌不堪入耳,“车祸昏迷 3 个月,却因收音机里放着《爱的供养》,麻溜爬起来把收音机关了”,她转身回复,“每一天,都希望自己过得有意义,比如没事做的时候,就想唱唱歌、救救人什么的”;有人黑她脚臭,她就在婚礼前发微博称鞋已穿好;有人笑她头秃,她更是直接说:我是一个禁不起批评的人,如果你们批评我,我就去植发。

由此可见,杨幂后来能在《奇葩说》上说出那句 “你应该感谢每一个骂你的人,它都是你草船借来的箭,你就等着东风一吹的时候再说吧”,不是没有道理。无论红粉黑粉,好话坏话,都变成了她借来的箭和东风,助其始终保持着超高的关注度,并最终反哺事业,各种代言和影视剧资源拿到手软。

image

擅长经营自己的人,经营起资本这个更大的生意来,同样不在话下。

当然,这其中不可或缺地需要一份独到的眼光和高超的挖宝能力。“商人杨幂” 在这一点上颇具天赋,早在 2014 年前后,她就成功瞄准了刚刚出道的迪丽热巴,一举将其收入麾下,之后更是迅速签下了张云龙、张彬彬、高伟光、祝绪丹等数十名艺人。

而为了尽快将选定的种子选手培养成新的流量明星,赶上流量时代的红利期,嘉行传媒开始大量通过参与出品以及流量明星带新人的模式快速运作,培养新人。

一个典型例子是,2017 年初,嘉行传媒主投、杨幂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经播出就成为年度爆款,网络播放量突破 300 亿。

借此机会,杨幂的 “古偶女王” 称号进一步稳固。更重要的是,深谙利用自己的作品捧出新人做法的杨幂,这次一次性带上了 9 位嘉行传媒的艺人,成功让在剧中饰演东华帝君的高伟光、饰演素锦的黄梦莹、饰演玄女的祝绪丹以及饰演胭脂的代斯等新人一炮而红。

而迪丽热巴更是靠着 “白凤九” 一角一举获得了第 23 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配角奖提名,晋升一线,成为嘉行传媒内部仅次于杨幂的 “金牌艺人”。

一名成功的商人不能缺少的还有出色的胆识和敢于拼搏的野心和决心。公司成立后不久,杨幂和曾嘉、赵若尧两位创业伙伴,就拉来了在普华永道北京娱乐媒体组供职的李娟作为军师,开始进行资本市场拓张。一番操作下,2015 年 9 月,嘉行传媒成功借壳西安同大登陆新三板,估值 2500 万元。

同年 10 月,嘉行传媒为了获得尚世传媒共计 3 亿元的投资,签署一项 “对赌协议”,承诺在 2015-2017 年三年间累计实现的税后净利润不得低于 3.1 亿元,否则,嘉行传媒将必须以 15% 的年收益率把卖给尚视传媒的 3 亿元股票全部买回。

为了完成这个对赌,“老板杨幂” 带着嘉行传媒艺人走上了 “劳模” 之路,化身 “工具人” 拼命赚钱,接电影、拍广告、上综艺、做代言,来者不拒。到 2016 年底,嘉行传媒的净利润就已经达到 1.27 亿元,距离对赌目标只差一个 “小目标”。

2017 年初,《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火,有数据显示,其最终结算金额高达 4.87 亿,嘉行传媒从中赚取 1.94 亿,提前完成对赌任务。

借此,嘉行传媒成功成为了资本眼中的 “香饽饽”,不少投资者蜂拥而来,参与认购;2017 年 3 月,A 股市场的完美世界甚至发布公告,表示要出资 5 亿元购买嘉行传媒 10% 的股份。嘉行传媒的估值也随之涨到了 50 亿元,仅仅两年时间,估值暴涨 200 倍,一跃成为新三板的 “明星股”,杨幂也因此获得了一个 “新三板女神” 的称号。

而在同一时间段,嘉行传媒靠着投资、制作和出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烈火如歌》、《亲爱的翻译官》、《漂亮的李慧珍》等热播剧,以及迪丽热巴等流量艺人的持续培养,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数据显示,2016 年、2017 年、2018 年 1-6 月,嘉行传媒营收分别为 3.33 亿元、4.78 亿元、10.23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29 亿元、1.94 亿元、4.6 亿元。

image

女艺人的商业困境

“古偶女王” 杨幂的商业密码为什么不灵了?这可能是大多数女艺人的共同苦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斛珠夫人》没能延续杨幂的收视神话,其实与观众 “苦套路化古偶剧久矣” 不无相关。

不可否认,《斛珠夫人》在服化道和场景上确实要比近年来的其他一些古偶剧精致不少,但师徒恋、女扮男装、追妻火葬场,实际上全都是已经被用烂了的古偶老梗。甚至于,杨幂本人就不止一次出演过女扮男装的剧情。

这部作品的低完成度,也成为不少观众的槽点。

在一些社交平台,就有网友表示,自己第一时间去追了剧,却发现剧情难以吸引自己往下看,太多 “硬套路”,还有人直言,一直看到了第六集,仍旧不知道这部作品在讲一个什么故事。

杨幂难以再让人相信的 “少女感”,是被不少网友重点吐槽的另一个问题。这也是每一个中年女明星演少女时都被质疑过的问题。事实上,与其他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及古偶的贬值、选择通过电影或现实题材转型的 85 后小花们一样,杨幂也并非没有尝试过转型。正如她在 2017 年转发《嘉人》杂志对自己的那篇《流量时代,精准捕手》的封面采访时所说,“我想努力做一个人民艺术女演员”。

2015 年,主演《我是证人》时,为了演好盲人角色,杨幂走进了盲人体验馆,向盲人按摩师请教、观察盲人生活,却最终以 6.3 分豆瓣评分、2.15 亿票房匆匆收尾。2017 年,在《逆势营救》中饰演单亲妈妈,一人分饰三角,口碑和票房却依旧不佳。

2018 年,杨幂又首战文艺片,脱去女明星的光环,全素颜出镜,打扮土气,出演《宝贝儿》,饰演有严重先天缺陷却被父母抛弃的女主角江萌。为了饰演好这个角色,她学了 9 个月的南京方言,一个镜头能磨上 3 天,到杀青时,她说:“我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可是,这部影片最终票房和口碑双重惨败,票房只有 2000 多万、豆瓣评分 5.3,更是被内地资深媒体人牛春梅在《北京日报》上公开点评,其在片中的表演进步不大,“就像外地螃蟹不会因为在阳澄湖里泡一泡就变成阳澄湖大闸蟹,文艺片里演一演也不能直接给演技镀金”。

image

自那以后,她依然把 “人民艺术女演员” 几个字时常挂在嘴边,却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的套路中,金句频出,靠着经久不衰的热搜赚足了眼球,同时又绕回了自己一向拿手的偶像剧。

观众却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买账;2019 年的《筑梦情缘》评分 4.6,平均收视率只有 0.96%,系湖南卫视当年黄金档收视率倒数第一;而 2021 年初的《暴风眼》同样仅有 5.6 分,在腾讯视频的累计播放量也仅有 7.8 亿。

为此,2019 年 9 月,有着 60 多万粉丝的杨幂官方粉丝团,甚至选择直接手撕经纪公司,详细列出了七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不要让杨幂再出演嘉行传媒的自制剧、要慎重挑选适合杨幂的剧本等。义愤填膺的粉丝还一度在杨幂出席商演活动时,举着牌子示威,喊话杨幂要 “做个好演员”。

无独有偶,今年 11 月,杨幂官宣古偶剧《娇藏》女主时,又再次引发了粉丝的新一轮抵制。

毕竟,如今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尤其是近一年来的娱乐圈大整顿,也在牵引着国内影视行业从当初的一切向流量看齐,逐渐转变为向质量看齐。

在这种大背景下,不少明星都在积极尝试转型现实题材。例如同为 85 后小花的赵丽颖,自从吃了古偶《有翡》的亏后,就开始了迅速转型,待播剧里要么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幸福到万家》,要么是女性创业剧《野蛮生长》,并且还在去年 11 月独资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开始将业务拓展到商业领域。刘诗诗和唐嫣则相对低调和佛系。

而早早涉足商业的杨幂,目前却似乎仍然在偶像剧里打转,最近播出的《斛珠夫人》如是,搭档许凯主演的都市情感剧《爱的二八定律》,以及最新官宣的《娇藏》亦如是。

当然,杨幂的商业价值依旧高挺。2021 年初,杨幂成功斩获 2020 腾讯娱乐白皮书年度 “女明星影响力” 和 “女明星商业价值榜” 双榜 TOP1;根据资料显示,2020 年,她没有拿出一部作品,却全年包揽了 11 本杂志 20 个封面,接了 9 个代言。2020 年 11 月,为了拓宽自己的商业版图,杨幂还正式入驻了快手,单周涨粉 738 万。

或许,有一天,人们会发现,一直在偶像剧里打转却再难现当初的收视神话的 “古偶女王” 杨幂,更适合做个商人。

来源:AI 财经社 微信号:aicjnews

刘青云与古天乐:香港电影里的劳模影帝

”刘青云和古天乐相差7岁,两人在拍戏生涯中一起合作过15部电影,有“青天组合”之称。在两人的身上有很多相似点:出道于香港无线艺人培训班,成名于TVB电视剧时期,转战电影后都是能吃苦的劳模,最终登上了影帝宝座。

记者 | 卡生
TVB,香港电影的“少林寺”

1983年,刘青云进入了香港无线电视第12期艺员培训班,他皮肤黝黑,看着还有些呆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能靠脸吃上饭的长相。据说当年刘青云报考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由于外形条件的限制,他在TVB里跑了差不多10年的龙套。早他两届的师兄“无线五虎”黄日华、刘德华、苗侨伟、梁朝伟、汤镇业当时风头正劲,刘青云只能在电视剧里给他们打打下手。
80年代的香港电视剧正值古装剧的巅峰,他只能在《射雕英雄传》《武林玄火令》《神雕侠侣》《鹿鼎记》里演一些村民或者混混之类,好不容易在1987年的《大运河》中扮演了唐太宗李世民,却被当时的媒体批评说不伦不类,纯靠演技弥补外形。

图片
《大时代》剧照

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像刘青云这样长相普通的人当年何以能进训练班呢?江湖人称“港片百晓生”的魏君子,研究香港电影20余年,他说,这要从香港电视台的造星时代说起。1972年,从邵逸夫转战电视开始,他就决定把TVB打造成一个大型的人才工厂,布局将来的香港娱乐产业。所以,艺人训练班的招生门槛并不高,不像现在的偶像选拔,全靠脸吃饭。那时只要有潜力,有梦想,就可以入选为艺人训练班成员。所以,多元化,是当年造星系统本身的需求。
在这个艺员训练班里可以学习到比较系统的演员理论和知识,从表演、台词、武功,到摄影、编剧、电视工程,都有涉及,后期是表演实习阶段,中间会经过很多轮考试,只有正式毕业了才能成为无线电视签约的演员。魏君子说:“邵逸夫当时请了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毕业的钟景辉担任教授给训练班上课,所以艺人训练班等同于香港电影的少林寺,从少林寺出来的艺人各个身怀绝技。”
艺员训练班源源不断地为TVB提供着强大而新鲜的血液。从1984年开始,艺员训练班训练期从1年变半年,一方面是TVB艺人需求量大,另一个也说明该体系的运转开始走向了一个急功近利的阶段。
为什么这个先进的工业化造星体系没有正常运转,为后来TVB的衰落埋下了伏笔呢?
魏君子说,当时的香港电视台一家独大,想要捧谁只要演技不要太差,都能红。那时候有一个笑话,如果TVB的电视台出了故障,电视屏上出了雪花,这个雪花的收视率都能达到30%。电视台权力很大,所以对合约艺人的要求非常苛刻,有许多的霸王条款。给钱少,艺人商业活动要抽成,如果不听话就会面临被雪藏。
图片
与刘青云漫长的TVB跑龙套经历相比,古天乐是幸运的。在进入TVB之前,他15岁外出打工,当过服务员、搬运工、保安、售货员,因为长相俊俏,给音乐人拍过MV,成为了电视专业训练班第5期的旁听生。他的转机是1994年,张国荣在一个综艺节目《今夜不设防》里号召圈内人关注一下叫古天乐的新人,他觉得古天乐未来能接替他。这话一出,古天乐的命运立马180度转弯,不仅成为了TVB的合约艺人,并且在第二年出演了《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一炮而红。
从《大时代》到《创世纪》,
家族商战片的众生相

我印象中,古天乐版《神雕侠侣》是“80后”每晚必看的节目,当年的古仔面目清秀,唇红齿白,犹如金庸笔下走出的美少年,好一个老天爷赏饭吃的长相。古天乐在《神雕侠侣》中的扮相迷倒了万千少女,当时学校门口售卖的海报贴纸里,能与古天乐分庭抗礼的古装男神简直微乎其微。随着电视剧的热度不断上升,他夺得了香港当年“本年度我最喜爱的男主角”桂冠。
如果说80年代的TVB是古装的天下,那么家族商业片则是TVB在90年代的重头戏。虽然家族商业题材早在70年代就有,但一直发展得不算太顺利,1986年的《流氓大亨》算是这类型影视的雏形,直到1992年韦家辉执导,刘青云和郑少秋主演的《大时代》横空出世,成为了家族商战片的巅峰之作。
图片
《大时代》的故事以60~90年代的香港金融股票市场作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家庭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商业交锋。刘青云饰演的方展博相比对手郑少秋饰演的丁蟹而言,虽然青涩,但刘青云演活了一个在时代之下不断挣扎的年轻人。他看着父亲被人打死,妹妹跳楼,爱人在他眼前撒手人寰,他曾经想,在这个乱世里浑浑噩噩地活下去,但最终他决定放手一搏,因为大时代之下,个体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
香港家族商战剧在90年代获得了香港、内地观众空前的欢迎,所以TVB接二连三地推出了几部大制作,如天地三部曲《天地男儿》(1996)、《天地豪情》(1998)、《创世纪1~2》(1999),当时都创下了超高的口碑,成为了继《大时代》之后火遍内地的港剧系列。这系列片子人物众多,犹如香港的世间百态众生相。
图片

《天地男儿》剧照
如果你是“白古”粉丝,那么《天地男儿》中古天乐扮演的银行第三代继承人叶承康一定不能错过,他出演的是青涩、文静的贵公子,虽然人设不出彩,但这是白古时期少有的现代剧。到了《创世纪2》,古天乐摇身一变成了“黑古”,也是在TVB时期塑造的一个经典人物——反派张自力。
虽说是反派,但这个人物的复杂多变,被古天乐很有层次地演了出来,虽说本性善良,但从小被人嘲笑是野种,故而叛逆放纵惹下事端,被兄长许文彪相救后,他决心重新做人,后来兄长被杀,他黑化复仇,最终身败名裂。当年这部剧在中央电视台百集播出,据当时的调查,古天乐虽然是反派,但网络上的“最受欢迎角色”的票数却一路遥遥领先。香港媒体说,那时的古天乐真是越红越黑。
图片

《创世纪2:天地有情》剧照
香港TVB家族商战剧90年代在内地的火爆,和香港、内地当时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莫大关系。当时,内地对香港金融的发达现状充满了想象,时髦的生活方式和先锋的商业词汇无疑让内地观众耳目一新,香港家族商战剧的视角又是以平凡小人物的逆袭复仇为主线,所以满足了内地观众的那种能以草根文化的姿态去追逐精英文化的想象力。
《创世纪》应该说是TVB家族商战片最后的辉煌,自此之后这类题材再没有之前的影响力,TVB的黄金时代也从辉煌走向落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电视载体被互联网渐渐取代,电视台威望不再,由于体制限制,人才大量从电视台流向电影;另一方面,题材同质化严重,内容上很难超越旧作,导致观众不断流失。
警匪片的中流砥柱

刘青云在《大时代》之后就离开了TVB。进入电影圈的刘青云运气不错,一上来就碰上了尔冬升,邀请他拍了一部当年拿下3000万票房的经典文艺片《新不了情》。这个片子在1994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收获了最佳电影、导演、编剧、最佳女主角等多个奖项,刘青云凭男主角阿杰获得了当年的男主角提名。
图片

《新不了情》剧照
刘青云的电影道路上绕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香港导演杜琪峰。刘青云和杜琪峰的关系,就如同梁朝伟之于王家卫,周润发之于吴宇森。魏君子曾经采访过杜琪峰,他向魏君子还原了当时的一些真实感受。“1993年杜琪峰结束了和周星驰合作的《济公》,有一年没有开工。他当时产生了困惑,到底还要不要用明星拍戏,还要不要追逐票房,在无线电视台待了20年之后他决定离开,全身心投入到电影里,那段时间他和韦家辉接触得多,两人一拍即合,在1996年创立了银河印象。”
银河印象在整个香港电影史上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银河印象以杜琪峰、韦家辉和游达志为创作主力。风格以黑帮、警匪作为故事载体,讲述的都是人物内心的黑暗,其中暗含了和时代的冲突以及不可控的宿命感,可以说是香港电影黄金末法时代的一次挣扎与回归。
在银河印象的头一年,杜琪峰碰上了刘青云,两人合作了《无味神探》,至此以后刘青云成为了银河印象初期的御用男主角。杜琪峰曾经说,“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只有他能够拍我的电影,他身上的东西好像就是为了电影而存在”。《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非常突然》《真心英雄》《暗战》《夺命金》《神探》里全有刘青云的影子。
图片

《无味神探》剧照
《一个字头的诞生》是银河印象的开山之作。这部电影中,刘青云饰演了一个叫黄阿狗的小混混,32岁的黄阿狗面临两个选择,要不继续浑浑噩噩,要不大干一场,一个故事两个结局,一喜一悲,一生一死。可以说是一个极有实验性的电影。
刘青云饰演的小混混是一个反英雄性的边缘人物,他有段对白说得特别有宿命感。“这两年我卖花圈,看见不少人死,有的人死得风风光光,整条街都摆满了花圈,有的人死了,连问都没有人问。”这个片子上映的时间点正是香港的转型期和金融风暴风雨欲来之时,对于前路的迷茫和困顿,借由一个小混混之口吐露出来。魏君子说,杜琪峰、韦家辉和刘青云的存在像一个缺一不可的盛宴,杜琪峰的黑暗诡异美学,加上韦家辉的精妙结构和刘青云演什么像什么的演技,可以说三人是互相成就。
图片

《一个字头的诞生》剧照
古天乐和杜琪峰的关系也十分微妙。魏君子说:“杜琪峰是少有几个能把古天乐的演技用到极致的导演。古仔近些年的好作品都是出自杜琪峰之手,《柔道龙虎榜》《黑社会》《毒战》。”
众所周知,古天乐是香港电影圈里的劳模,每年有3~5部戏上映那是常态。而且在2001年TVB拍完《寻秦记》之后开始主攻电影市场,赶上合拍片风潮的古天乐在那个阶段接的戏主要以喜剧片和爱情片为主。观众大呼,过去的“港味”没了,也难怪,2003年CEPA的签署,致使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片可作为国产电影在内地院线公映,一方面香港市场得以拓展,另一方面香港的一些元素也有了限制。内地观众开始发现,“港味”便是在香港和内地的磨合中损失掉的那部分内容。观众已经无法从喜剧和爱情故事里找到纯正的港味,倒是警匪黑帮片这个类型因为地缘特殊性得以完整保留。
图片

《寻秦记》剧照
古天乐聊起和杜琪峰的第一次合作。“他拍戏的前两三天会抓角色的性格,抓得好之后就会用到,如果不好,底片他都不要。香港哪里有导演会这样浪费底片、浪费时间、浪费工资呢?”也正是因为两个较劲的人相遇,他们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在杜琪峰的“调教”之下,能看到古天乐的蜕变,在《柔道龙虎榜》里,古天乐饰演一个检查出来即将失明的柔道高手,他把人物辉煌不再的落寞拿捏得精准,一颦一笑,一走一停,透着的落寞失意形色言表。杜琪峰对古天乐的评价是,香港最后一个明星。
有趣的是,古天乐和刘青云从2001年第一次合作《绝世好BRA》后,20年之间共计合作了15部电影,被称为“青天组合”,但却没有一部杜琪峰执导的警匪片是两人共同出演的。千禧年之后,两人的发展路径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成为了香港黄金电影末法时代的中流砥柱。演技好,在商业上有保障,俗称性价比高。所以,在这20年里,两人出演的警匪片数量都十分可观。
图片
《窃听风云2》中的刘青云(左)和古天乐
两人从出道至今已有多年,最终各自问鼎了金像奖影帝,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让刘青云问鼎影帝的是2006年的一部娱乐圈纪实电影《我要成名》。影片里刘青云演一名不得志的演员,他在醉酒之际,手握酒瓶作话筒,忘情地发表着获奖感言——这一幕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就像是时光倒转,看着刘青云和古天乐拍的电影陪我们度过了少年、青年、中年,好像人生的命运底牌在电影里早已揭晓。
虽然年年都有观众唱衰香港警匪电影,但近些年每年都有3~5部警匪片上线。就在今年香港警匪片《怒火·重案》的票房突破了12亿元,又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但,香港警匪片的困境是存在的。魏君子说:“你会发现,现在能在院线上映的香港警匪片来来去去就这么几个人挑大梁,刘德华、梁朝伟、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郭富城,不是双雄就是三足鼎立,外加一个金牌男三吴镇宇。这几位都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还在拼命演,好像香港的警匪片没了他们就不再是那个味儿。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状,也是一个现实。所以,看一部少一部吧。”